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其二》
《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其二》全文
宋 / 马廷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读书未把壮心降,瀹雪烹云听煮汤。

浇我胸中过秦论,笑渠臧谷两忘羊。

(0)
注释
读书:阅读学习。
壮心:远大志向。
瀹:煮。
雪:比喻高洁。
烹:烹煮。
云:象征高雅。
听煮汤:聆听煮水的声音。
浇:倾倒,此处指融入。
胸中:内心。
过秦论:《过秦论》,贾谊所作,论述秦朝兴衰的历史。
渠:他。
臧谷两忘羊:臧谷二人的典故,形容忘却世俗之事。
翻译
读书未能让我放弃壮志
煮雪烹茶,倾听水声如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名为《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其二)》。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读书未把壮心降,瀹雪烹云听煮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这里的“壮心”指的是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而“瀹雪烹云听煮汤”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深山中,利用积雪做饭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独享自然之美的意境。

“浇我胸中过秦论,笑渠臧谷两忘羊。”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读书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同时对历史上的争斗持有超然的态度。这里的“秦论”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讨论,而“渠臧谷”和“忘羊”则出自古代寓言,用以比喻人生的得失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作者介绍
马廷鸾

马廷鸾
朝代:宋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猜你喜欢

步虚词·其七

宝箓修真范,丹诚奏上苍。

冰渊临兆庶,宵旰致平康。

万物消疵疠,三辰效吉祥。

步虚声已彻,更咏洞玄章。

(0)

颐轩

门外红尘走客车,闭门风月下檐隅。

南山雾雨宜藏豹,东海龙刍试秣驹。

竹几蒲团消永日,铜炉纸帐梦清都。

灵龟隐处无人识,似置寒冰在玉壶。

(0)

昌化肉不常得予蔬食已惯每闻有猪则召一二友生同饭月不过二三四月二日闻有猪亟令召三职事

颜乐箪瓢孔饭蔬,先生休叹食无鱼。

小兵知我须招客,市上今晨报有猪。

(0)

唐常建作破山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永叔每叹赏此句以为不可及温陵康元寿守琼踰年乐其地僻而事简以清静治之于郡圃植竹数百竿中有小亭因榜曰通幽偶成拙句

萧洒襟怀慕子猷,剩栽修竹径通幽。

三间远比渊明宅,百尺徒誇庾亮楼。

风送鸟声春寂寂,日筛帘影梦悠悠。

破山绝景亲曾到,谁遣移来海外州。

(0)

府中即事·其二

行歌坐啸往来频,俯仰之间迹已陈。

可是犹思建邺水,却应喜近洛阳尘。

十年遍阅三行阙,四海奔驰一老臣。

未有夷吾在江左,柴车空换两朱轮。

(0)

枯骨颂·其二

皮包血肉骨缠筋,颠倒凡夫认作身。

到此始知非是我,从前金玉付何人。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