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社日》
《社日》全文
宋 / 赵汝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四郊社鼓响枫林,朝雨方晴晚复阴。

稚子求聪多啖藕,佳人怕拙例停针。

饭争簇巧毋嫌杂,酒正逢时莫厌斟。

为问年年鸿与燕,去来相避果何心。

(0)
注释
社鼓:古代祭祀土地神的鼓声,象征节日或庆典。
稚子:幼小的孩子。
佳人:古代对女子的美称,这里指娴静的女子。
停针:比喻停止手头的工作或活动。
簇巧:聚集巧妙,指烹饪技艺的展示。
厌斟:嫌弃斟酒,意指不愿饮酒。
鸿: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或信使。
燕:燕子,春天北来秋天南飞,象征季节更替。
翻译
郊外的神社鼓声在枫树林中回荡,早晨的雨刚停傍晚又转阴。
孩子们渴望聪明多吃莲藕,女子们怕手艺生疏停下手中的针线。
做饭时争着展示厨艺不嫌食材繁杂,喝酒正当好时光不要推辞斟满杯。
试问每年南飞的大雁和北归的燕子,为何来去之间总是避开彼此?
鉴赏

这首宋诗《社日》是赵汝燧所作,描绘了社日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首句“四郊社鼓响枫林”以鼓声和枫林渲染出节日的热闹气氛。次句“朝雨方晴晚复阴”则展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第三句“稚子求聪多啖藕”写出了孩子们在节日里渴望增长智慧,通过吃藕寓含学习之意。第四句“佳人怕拙例停针”则通过女子因担心手艺生疏而暂停刺绣,体现了节日中对技艺精进的追求。

第五、六句“饭争簇巧毋嫌杂,酒正逢时莫厌斟”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社日聚餐的欢乐场景,大家争相展示烹饪技巧,饮酒畅谈,不嫌食物种类繁多,尽情享受。

最后两句“为问年年鸿与燕,去来相避果何心”,诗人借鸿雁和燕子的迁徙,引发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探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社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民俗风情,以及人们对知识、技艺和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作者介绍

赵汝燧
朝代:宋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猜你喜欢

重游萧氏园亭

不到南塘久,莺声觉底繁。

野云低抱石,江气远含村。

只爱松筠冷,宁闻车马喧。

相过已无数,不必问前源。

(0)

题淳化阁帖后

君不见秦王一旅定两京,武功文德致太平。

晚年却爱兰亭字,收拾茧纸归昭陵。

前朝淳化号极治,典章文物焕日星。

遗书购求到笔帖,秘府昼静闻登登。

铜驼翁仲两荆棘,况此烂石何足凭。

当时巳愧千载后,影外之影聊相仍。

即今见此遂希世,古意虽远犹典型。

文章于道固小技,而况字画纪姓名。

痴儿传观竞彷佛,至有呕血求其精。

残编断简无足论,此事自关时废兴。

愿君持此待善价,他年不厌家鸡腥。

(0)

南城

坡头望西山,秋意已如许。

云影渡江来,霏霏半空雨。

长吟伐木诗,停立以望子。

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

(0)

海会寺宴集以禅房花木深为韵得禅字·其一

屋上青山屋下泉,泉声相杂竹琅然。

人生有限兴无限,海会结缘终有缘。

身外岂知真佛计,忙中聊复定心田。

那堪更著潇潇雨,妆点清虚助客眠。

(0)

江晓

江气远濛濛,晨光一棹通。

鸡鸣青嶂外,人语白云中。

暗树缘崖密,明霞夹日红。

扶桑可晞发,吾欲溯流东。

(0)

夏日游牛首山寺

凌飙讨幽峦,憩石停孤策。

直路引松杉,苍厓渺难测。

梯云蹑层岑,横亘象纬逼。

芙蓉秀中天,面面若可摘。

阴泉印虎踪,古洞藏龙迹。

崔嵬天阙耸,蜿蜒长江射。

纪胜有今古,览景无旦夕。

意以神理超,情因旷视适。

湛然冥真心,云卧景俱寂。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