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气远濛濛,晨光一棹通。
鸡鸣青嶂外,人语白云中。
暗树缘崖密,明霞夹日红。
扶桑可晞发,吾欲溯流东。
江气远濛濛,晨光一棹通。
鸡鸣青嶂外,人语白云中。
暗树缘崖密,明霞夹日红。
扶桑可晞发,吾欲溯流东。
此诗描绘了清晨江面的朦胧景象,以及远处山峰与白云间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首句“江气远濛濛”描绘了江面上弥漫的雾气,给人以广阔而神秘的感觉。接着,“晨光一棹通”则点明了时间,晨光初照,船只破雾而出,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鸡鸣青嶂外,人语白云中”两句,通过鸡鸣声和人语声,将自然与人类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鸡鸣声来自远处的山峰,人语声则在白云间回荡,仿佛是天地间最纯粹的声音,传递着生活的温暖与和谐。
“暗树缘崖密,明霞夹日红”描绘了山间树木茂密,与天空中的霞光相互映衬的景象。暗树与明霞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斑斓,也暗示了光明与黑暗之间的交替,寓意深远。
最后,“扶桑可晞发,吾欲溯流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探索精神。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方之神,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诗人渴望像追寻扶桑一样,不断探索未知,追求内心的光明与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面、山峦、云霞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无力支持,脱却轻棉,千条万条。
看乍寒乍暖,抛残紫陌,和烟和雨,乱点红桥。
色怕泥污,肌如玉洁,妙手何人擅白描。
推窗望,让谢家道蕴,咏絮才高。春来争不魂销。
更自喜、身轻分外娇。
讶花间新蝶,纷纷起舞,枝头残雪,点点难消。
浅碧池塘,淡香楼阁,一望珠帘影动摇。
东风好,免拖泥带水,吹上云霄。
坚壁罗洋,踞胜算、何须诸葛。
恰此日、义陵制锦,捷书飞入。
渺渺烟寒木叶下,滔滔溪冷潜蛟泣。
坐琴堂、高啸海天秋,沅流急。渔父畔,沧浪客。
官中水,寥平力。任健儿跃马,羌童鸣镝。
明月洞开青嶂合,罗公峰隐苍生出。
拥孤城、大小西山阳,藏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