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远眺极蓬瀛,万古沧波日夜横。
广野楼台争蜃出,长樯风雨射鲛生。
吴潮北折浮黄浦,越燕南归辨赤城。
谁向高台题涌月,凌空笔势挟飞鸣。
登临远眺极蓬瀛,万古沧波日夜横。
广野楼台争蜃出,长樯风雨射鲛生。
吴潮北折浮黄浦,越燕南归辨赤城。
谁向高台题涌月,凌空笔势挟飞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涌月台远眺大海的壮丽景象。首句“登临远眺极蓬瀛”,开篇即以豪迈之气展现诗人登高望远的姿态,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无垠的境界。“万古沧波日夜横”一句,通过“万古”与“日夜横”的对比,既展现了大海永恒不息的壮阔,也暗含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深远。
接着,“广野楼台争蜃出,长樯风雨射鲛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海面上的景致。广袤的海上,楼台仿佛从蜃气中浮现,长樯在风雨中摇曳,鲛鱼在波涛中穿梭,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感。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吴潮北折浮黄浦,越燕南归辨赤城”两句,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通过“吴潮”与“越燕”的形象,分别指向长江与南方地区,表现出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和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同。黄浦江与赤城山作为地标性的自然景观,成为连接不同地域的纽带,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最后,“谁向高台题涌月,凌空笔势挟飞鸣”两句,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诗人的赞美。诗人似乎在高台上题写诗句,其笔势如飞鸟般自由翱翔,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激情与才华。这种艺术化的表达,不仅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王孙无运开英雄,聊写江山藏画中。
还从惨淡见旧物,似有涕泪含孤忠。
长篇禹贡与作稿,一图万里连提封。
张韩刘岳果何功,入关萧相将无同。
王孙本号松雪翁,能事错认营丘公。
丹青隐墨墨隐水,其妙贵淡不数浓。
萦滩曲濑导巴蜀,沓巘长峦连华嵩。
空濛野马轧云日,浩荡碧縠吹秋风。
王孙隔此不可从,水晶双阙金芙蓉。
招之千年或一出,黄鹤岂不思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