僦宅何缘得近僧,晓光金气接觚棱。
诗成未必如千偈,老去还堪续一灯。
鹿苑即闻无上觉,羊车自是最初乘。
北山且作相随去,几个麒麟拥坏陵。
僦宅何缘得近僧,晓光金气接觚棱。
诗成未必如千偈,老去还堪续一灯。
鹿苑即闻无上觉,羊车自是最初乘。
北山且作相随去,几个麒麟拥坏陵。
这首元代丁复的诗《用堂上人见过西园次韵张仲举》以僧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智慧的追求。首句“僦宅何缘得近僧”描绘了诗人租赁房屋得以亲近僧人的缘分,暗示了他对佛学的亲近和禅意的生活态度。次句“晓光金气接觚棱”则通过早晨阳光照耀屋檐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清静而神圣的氛围。
“诗成未必如千偈,老去还堪续一灯”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认为即使作品不一定繁复如千篇偈语,但老年时仍能保持对诗歌的热情,如同点燃心灵之灯,继续追求艺术与精神的升华。这里也暗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鹿苑即闻无上觉,羊车自是最初乘”借用了佛教典故,鹿苑是释迦牟尼初次说法之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佛教最高智慧的领悟,同时也暗示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视其为最初的、最真实的追求。
最后两句“北山且作相随去,几个麒麟拥坏陵”以北山隐逸生活为归宿,表达了诗人愿意放弃尘世繁华,追随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以麒麟守护陵墓的典故,寓言自己将如同守护圣贤遗迹般,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
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
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
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沈生老。
昔时迷日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丰溪村内野人居,隐约南山对敝庐。
花下小桥春策蹇,竹中深径夜归渔。
无名正可骄王谢,有句还能继庾徐。
醉罢浊醪邻客散,一番清梦又蘧蘧。
金陵城中花满烟,金陵陌上酒如泉。
送君临歧一握手,欲别未别心茫然。
疋马遥遥向东去,黄金作鞭光照路。
长安虽好不如家,翘首吴门隔烟雾。
君家远在水云乡,正近吴王旧猎场。
海错登盘玉脂滑,鲜莼出水银丝长。
荒庭鹤去空尘迹,三高祠前秋月白。
惜君未得从君行,斜日无言正愁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