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倚熏笼火尚温,钟鸣高阁又黄昏。
梅花雪后门半掩,豆蔻枝头月一痕。
漫说倾城岂颜色,曾闻化石是精魂。
寄君茶碾湘江竹,犹有娥皇泪点存。
坐倚熏笼火尚温,钟鸣高阁又黄昏。
梅花雪后门半掩,豆蔻枝头月一痕。
漫说倾城岂颜色,曾闻化石是精魂。
寄君茶碾湘江竹,犹有娥皇泪点存。
这首明代居节的诗《无题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坐倚熏笼火尚温”,写诗人独自坐在温暖的熏笼旁,享受着余温,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室内生活的闲适。次句“钟鸣高阁又黄昏”,通过远处钟声回荡,点出时间已近傍晚,更增添了几分寂寥。
第三句“梅花雪后门半掩”,以雪后的梅花为背景,门半掩映,透露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第四句“豆蔻枝头月一痕”,借豆蔻花的新芽和月光的微痕,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朦胧美,同时也寓言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珍视。
第五句“漫说倾城岂颜色”,诗人感慨,即使世间美女如云,也无法比拟眼前的景致,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世俗的魅力。最后一句“曾闻化石是精魂”,借用化石象征历经岁月沉淀的坚韧精神,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中永恒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结尾“寄君茶碾湘江竹,犹有娥皇泪点存”,诗人以湘江竹制成的茶碾寄托情感,暗示友情如湘江水般深沉,还保留着娥皇(舜帝之妻)的哀伤痕迹,寓意深厚,余韵悠长。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思。
天子徵兵事朔方,丁男壮大当戎行。
晓度玉关随铁骑,夜闻羌笛落秋霜。
秋霜凛冽黄云飞,地远天长雁到稀。
贺兰山下鬼号哭,白草原头未解围。
忆昔辞家多诀绝,陇头流水皆呜咽。
母缝衣带与我穿,妻炊扊扅与我别。
别来身世总如何,枕卧戈霜侠气多。
雪耻报雠今日事,男儿羞说木兰歌。
我有宝剑火之精,衔英蓄颖不可名。
千金不受邯郸侠,室中夜夜作龙鸣。
汝今挟策见天子,并辔相遇颜色喜。
二月春风满上林,无数杏花迎结绮。
此日分携欲赠君,腰间解去七星文。
宝燄千芒铄白日,金光一闪凌青云。
我初铸之良不易,风胡欧冶倾能事。
至今在匣四十年,拂拭摩挲犹未试。
蹉跎常恐成铅刀,赤山百鍊徒为劳。
神物逢人有时在,汝行佩此雷应号。
君不见丰城双剑无人识,紫气直冲斗牛侧。
天生华焕一朝来,石函百尺泉阿出。
莫誇切玉锷如霜,匣中惜此莲花铓。
乘时早得及锋试,云霄伫见蛟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