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高耸万重岭,满目云烟紫翠连。
会见图书归太极,即看嵩岳向中天。
游当白帝三秋外,人在招摇北斗边。
诗罢山灵应独慰,直从开辟萃诸贤。
一峰高耸万重岭,满目云烟紫翠连。
会见图书归太极,即看嵩岳向中天。
游当白帝三秋外,人在招摇北斗边。
诗罢山灵应独慰,直从开辟萃诸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登第一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邃哲思。首句“一峰高耸万重岭”,以“一峰”与“万重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山峰之高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满目云烟紫翠连”一句,通过“云烟”与“紫翠”色彩的描绘,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会见图书归太极,即看嵩岳向中天”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相结合,暗示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感悟。这里的“图书”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而“太极”则是道家哲学中的概念,代表宇宙的本源和最高原则。“嵩岳”则特指中国的嵩山,此处借指崇高的理想或目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实现崇高理想的向往。
“游当白帝三秋外,人在招摇北斗边”描绘了诗人游历的时间与地点,以及他与星辰的关系。白帝通常指古代神话中的白帝,这里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某种超然的存在;“三秋外”则可能意味着在秋季之外,即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旅行。北斗七星作为天空中的重要标志,象征着方向与指引,诗人置身其中,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指引。
最后,“诗罢山灵应独慰,直从开辟萃诸贤”表达了诗人完成诗歌创作后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山灵”可能指的是山岳之神或自然界的灵性,诗人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山灵的慰藉,同时也暗含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与追求,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与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相融合,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个人精神追求的表达,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碧毡飘雪,正窗畔梅蕊,又开初腊。
人有机云同载酒,倾倒小花蛮榼。
醉眼横天,雄心问月,笑把刘伶锸。
乌乌耳热,筑声夜半相答。
更有秋浦先生,南州高士,拈韵朱丝靸。
一曲旗亭成绝调,谁许浪称荀鸭。
身外浮名,眼中怪事,总付风前蜡。
倚楼横笛,为予更扫陈榻。
碧镂红牙,有谁是、当今秦柳。
共说道、挂冠归去,人称漫叟。
孤竹祠边乌长角,大槐宫里貂笼首。
问年时、豪气可曾除,君言否。天付与,凌云手。
人罕及,粲花口。尽蛾眉谣诼,任他群妇。
楚泽好栽君子竹,汉书合下贤人酒。
待华阴山上乎先来、骑龙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