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慧师祖赞》
《大慧师祖赞》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赞

絷空云带,补太虚缝。秘以自传,公与众共。

卷覆大千舌于洋屿云门,不与摩竭同条。

袖掷大千手于梅州衡阳,不与净名同梦。

至于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洎百家异氏之书,杂然前陈,无断无灭,有元有统。

瞥转一机,五峰敛眉。伎俩尽也,放下竹篦。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名为《大慧师祖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赞叹。

“絷空云带,补太虚缝”,开篇即以云带填补虚空的缝隙,形象地描绘了佛法在宇宙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填补心灵空缺的力量。

“秘以自传,公与众共”,表达了佛法既为个人秘密的自我传授,也是公开与大众分享的真理。这体现了佛法的私密性与普世性的统一。

“卷覆大千舌于洋屿云门,不与摩竭同条”,通过比喻,将佛法比作覆盖大千世界的舌头,强调其无所不在,与摩竭(佛教中指地狱)形成对比,突显佛法的慈悲与救赎力量。

“袖掷大千手于梅州衡阳,不与净名同梦”,进一步以动作比喻,将佛法比作掷出的手,跨越地理界限,与净名(佛教中指一位隐士)的梦境形成对比,强调佛法的普遍性和超越性。

“至于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洎百家异氏之书,杂然前陈,无断无灭,有元有统”,这一部分列举了佛教经典和其他学说,强调佛法的博大精深,以及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并存与统一。

“瞥转一机,五峰敛眉”,通过“瞥转”这一动态描述,表现了佛法的瞬间领悟与深刻影响,五峰敛眉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领悟带来的震撼与敬畏。

“伎俩尽也,放下竹篦”,最后两句总结,认为所有技巧与手段都已展现完毕,最终应放下一切外在工具(竹篦),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真我。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的多重比喻和象征,展现了其深远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赞美。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南村杂兴次韵陶九成十首·其四

祈晨投里社,学圃问园丁。

高阁屠龙技,重刊相鹤经。

浩歌惊木客,幽讨泣山灵。

长为催诗债,人来夜扣扃。

(0)

挽全希言学士

今代瀛洲客,先朝太学生。

桓荣稽古力,疏广乞骸情。

丹旐书官爵,黄麻载姓名。

无人堪继述,墓碣待谁铭。

(0)

寄明古镜上人

山中多雅趣,只有翠微庵。

绿树半过屋,白云长满龛。

诗留逋客和,禅对隐君谈。

拟约胡高士,来寻玉版参。

(0)

立春日偶书

我生行年四十五,去年失恃今何怙。

四人兄弟一人在,敢叹零丁与孤苦。

家贫无田惟有书,读书未遇将何如。

不农不商又不禄,百事无成生计疏。

大儿痴顽无好习,见人懒作低头揖。

小儿学语未分明,近始扶床能独立。

山妻抱儿认父面,愿汝父子长相见。

但令骨肉在眼前,到老不嫌贫与贱。

纫穿补绽无时息,昼纺绵花连夜绩。

食指衣身累转多,头焦鬓秃空啾唧。

婢较初来过半长,手拙未解调羹汤。

学攻针线更迟钝,两日一裤缝三行。

苍头入门懒无匹,面垢脚朘常菜色。

使令内外岂云无,自然不得分毫力。

破屋数间如玉川,床头旧物馀青毡。

愁来就枕且醉眠,万事得失皆由天。

(0)

罗敷桥下见双白鹭

飞来双白鹭,双鸣复双止。

凝思寥廓天,弄影清泠水。

予心慕贞洁,尘网谁相拟。

为尔立斯须,况在罗敷里。

(0)

正旦公燕有怀二弟

一县衣冠共祝天,礼成为庆秩初筵。

身惭重客居人右,心忆慈亲堕尔前。

春酒百壶空潋滟,清歌双舞漫婵娟。

遥怜二仲高堂上,綵服承颜似昔年。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