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人才各有真,一时功罪正难论。
祇怜岂有奸雄奖,沧落金门画鬼神。
国势人才各有真,一时功罪正难论。
祇怜岂有奸雄奖,沧落金门画鬼神。
这首诗是夏曾佑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所作,题赠给马通伯参政的戴先生墨迹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形势和人才评价的深沉思考。"国势人才各有真",揭示了社会万象,指出国家的兴衰与人才的优劣各有其真实面貌。"一时功罪正难论",表明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由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立场,很难做出绝对的定论。
接下来的"祇怜岂有奸雄奖",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即在评判人物时,可能过于崇尚所谓的"奸雄",而忽视了公正的评价标准。"沧落金门画鬼神",则以形象的比喻,暗示那些被推崇的英雄人物,其实可能是被过度美化或误读,如同画中的鬼神,脱离了现实的本来面目。
整首诗寓言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盲目崇拜,以及对人才评价的复杂性,体现了夏曾佑的独立思考和历史洞察力。
少年气概雄,坎壈亦因之。
亲旧为我谋,直视无一辞。
别有不移志,不敢生余思。
顾马马头昂,为我穷四垂。
万里何足虞,尺步良易歧。
心忌不能下,能下才愈奇。
自谓探榆塞,安知入焉支。
按辔不轻入,久立审所疑。
开弧听朔风,侧见阴山低。
虑定神乃纵,一往谁复羁。
彼亦羽林客,上下从我驰。
乃知自立者,何取骄人为。
少年无深谋,休用此骁骑。
官衢积行潦,绕径出禾亩。
纵横贸东西,登顿失前后。
露叶纷拂面,风条乱捎肘。
纡回深丛间,屡误问野叟。
大河仍前横,半浸堤上柳。
肩舆随波轩,拥卫戴而负。
鸦飞类衔尾,猱度象接手。
侧踔泥径横,斜奔石坡陡。
一里迟及三,十步危得九。
少焉赴夷涂,孤塔露平阜。
村场转碌碡,篱案杂盆缶。
瞥见贵客来,喧骇乃鸡狗。
就阴老树根,晚风动林薮。
暂解从役烦,一掬清入口。
方塘水含漪,嫩碧剪秋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