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趋魏阙,一言简圣聪。
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
有诏许其策,随山兴此功。
连云积石阻,计日安波通。
飞棹转年谷,利人胜岁丰。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
紫殿赐衣出,青门酣酌同。
晚阳过微雨,秋水见新鸿。
坐惜去车远,愁看离馆空。
因思郢川守,南楚满清风。
千里趋魏阙,一言简圣聪。
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
有诏许其策,随山兴此功。
连云积石阻,计日安波通。
飞棹转年谷,利人胜岁丰。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
紫殿赐衣出,青门酣酌同。
晚阳过微雨,秋水见新鸿。
坐惜去车远,愁看离馆空。
因思郢川守,南楚满清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前往魏阙(古代关隘之一)进行国是大计的官员的送别之情。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想象,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
"千里趋魏阙,一言简圣聪"开篇即映射出远行者肩负重要使命的情形,其决心和智慧得到了上层的认可。紧接着,河流引导着他的足迹,国家的大计在秦中得以实施,显示了这位官员的职责重大。
"有诏许其策,随山兴此功"表明皇帝对其计划的肯定,并允许他依山而行,开凿河道。"连云积石阻,计日安波通"则描绘了河川工程的艰巨和官员们精心计算,以确保水流平稳。
接下来的"飞棹转年谷,利人胜岁丰"显示了工程完成后带来的福祉,河水能够灌溉田地,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诗人通过送别之情,表达了对这项事业的赞美和期待。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则转向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他对远去官员的敬意和不舍。"紫殿赐衣出,青门酣酌同"可能是对过往共事时光的一种怀念。
而后面的"晚阳过微雨,秋水见新鸿"则描绘了一种离别后的孤独和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落寞中回忆起郢川守和南楚的清风,透露出一种对远方的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期待。其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篇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的古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