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高茶使遣饷头纲贡馀》
《谢高茶使遣饷头纲贡馀》全文
宋 / 赵汝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东风吹折凤山芽,驿献花箱仗使家。

遥想仙芳供御碗,应怜味谏落天涯。

厥包锡贡何年始,其苦如饴信地嘉。

斋祭无繇陪褥位,膏馀分丐咀菁华。

(0)
注释
东风:春风。
凤山芽:凤山上的优质茶叶。
驿献:驿站送礼。
味谏:因直言劝谏而受罚。
厥包:指茶叶的包装。
锡贡:进贡。
膏馀:剩余的精华。
咀菁华:品味精华部分。
翻译
东风轻轻吹过,吹断了凤山的茶芽,驿站的人急忙送上装满鲜花的箱子,这是给使者家的礼物。
遥想那仙山的芬芳茶叶被供奉在皇家的碗中,皇上或许会怜惜那些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到远方的人。
这种珍贵的茶叶何时开始作为贡品,它的甘苦之中蕴含着大地的恩赐。
在斋戒祭祀时,我无缘参与,只能品尝剩下的茶汤,享受其中精华。
鉴赏

这首宋诗《谢高茶使遣饷头纲贡馀》是赵汝腾所作,通过对东风吹拂下凤山新芽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高雅茶品的赞美和对茶使的感激之情。首句“东风吹折凤山芽”形象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茶叶的娇嫩。接着,“驿献花箱仗使家”写出了茶的珍贵,通过驿站快速送达,仿佛带有宫廷的荣耀。

诗人想象着这些茶叶将被用于御用,可能还会因其清香而受到皇帝的青睐,然而他也感慨“味谏落天涯”,暗示了茶的美味可能只能供奉于皇家,远离民间。接下来,“厥包锡贡何年始”追溯了茶叶作为贡品的历史,而“其苦如饴信地嘉”则赞美了茶叶产地的优越条件,即使经过长途跋涉,其甘甜依旧。

最后两句“斋祭无繇陪褥位,膏馀分丐咀菁华”表达了诗人的谦逊与敬意,表示自己无缘参与祭祀的盛宴,但希望能分享到这剩余的精华,体现了诗人对茶的深深热爱和对茶使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茶文化的独特见解和对贡茶的珍视。

作者介绍
赵汝腾

赵汝腾
朝代:宋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
猜你喜欢

题姚氏园亭·其二

画栏草碧与花香,隔断烦声日许长。

如此风光藏老大,平泉空爱睫前庄。

(0)

杨大正陶园用天游韵·其三

骥隙光阴秪自劳,貂裘曾改木绵袍。

癖深泉石百方少,懒过山林一著高。

异景每凭天作幄,激流偏与石争篙。

亦知桑枣成阴地,别有人间不姓陶。

(0)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其五

摇曳兰桡唱采莲,春风明月放灯天。

秦人只识连钱马,谁教歌儿荡画船。

(0)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其三

绛蜡荧荧野未残,游人踏月绕阑干。

迷离不解春灯谜,一笑中朝旧讲官。

(0)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八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

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0)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三

银瓶随意汲寒浆,凿井家家近户旁。

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