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爱山堂》
《爱山堂》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四言诗

芙蓉居右,华盖居后。象居其间,不几培塿。

爰架余宫,爰栖余踪。坐而睨之,主卑客崇。

卑者当足,崇者当目。

崇卑不同,余却得象之精,忘象之形。

筑堂对象,拔翠横青。有粲兮色,有涵兮德。

柳下之介,伯夷之特。颜之坐忘,孔之屏息。

彼混莫伦,余配以仁。彼矫莫亲,余交以神。

无彼无此,孰主孰宾。余爱之溺,孰不云癖。

象山难忘,道山可易。于彼游心,于此扫迹。

(0)
鉴赏

这首诗《爱山堂》由宋代诗人曾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山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首句“芙蓉居右,华盖居后”以芙蓉与华盖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态,右侧如芙蓉般挺拔,后方似华盖般覆盖,展现出山的壮丽与高耸。接下来,“象居其间,不几培塿”则将山比作大象,与小土丘形成对比,强调了山的雄伟与壮观。

“爰架余宫,爰栖余踪。坐而睨之,主卑客崇。”这里诗人将自己置于山下,以山为宫,以山为客,表达了对山的敬畏与仰慕。山的地位崇高,而人则显得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卑者当足,崇者当目。崇卑不同,余却得象之精,忘象之形。”进一步阐述了山与人的关系,山的崇高让人望而生畏,而山的低矮则让人脚踏实地。诗人在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超越了外在的形象,达到了心灵的契合。

“筑堂对象,拔翠横青。有粲兮色,有涵兮德。”诗人想象在山的对面建造一座堂,周围绿树环绕,色彩斑斓,寓意着山的美丽与品德。这不仅是对山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柳下之介,伯夷之特。颜之坐忘,孔之屏息。”这里引用了古代贤士的故事,将山比作君子,表达了对山的敬仰与向往。颜回的“坐忘”和孔子的“屏息”,都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山的热爱与内心的平和。

“彼混莫伦,余配以仁。彼矫莫亲,余交以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与山的关系,山的浑厚与博大,诗人以仁德相配;山的刚直与正直,诗人以神交相交。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连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无彼无此,孰主孰宾。余爱之溺,孰不云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厚情感,无论身处何地,山都是他心中的主宰与宾客。他对山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癖好。

整首诗通过对山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过某少府

梅花国里贤司马,为政风流今在兹。

阴雨频膏来碧甲,廉泉独酌向黄旗。

八龙才地西豪出,双凤声华北阙知。

汉代循良吾欲传,相逢恐识使君迟。

(0)

上十八滩·其一

滩口云峰万朵迎,崩波直下虎头城。

声含乱石雷霆怒,光出阴崖日月生。

天险岂容南越得,时艰先使赣江清。

横穿瀑布三朝暮,上尽黄牛水未平。

(0)

修墓·其九

雨滑溪山路,冲泥到墓林。

姊归吾与汝,哀怨一何深。

地饮无穷恨,天衔罔极心。

野棠春不发,应苦泪痕侵。

(0)

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其十五

峰晴多变态,一半作空青。

何处朝云影,而非神女灵。

髻和烟雾堕,衣杂蕙兰馨。

一路疑行雨,泉飞遍杳冥。

(0)

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其八

草映一川绿,萋萋含夕曛。

有无樵子路,三两鹿麛群。

峰束易成峡,岩空多出云。

削成无数壁,奇自华山分。

(0)

望海·其二

虎门东浩淼,水与白云平。

海蜃春多气,天鸡夜有声。

烧盐农力暇,种草子田成。

十亩茭塘曲,吾躬欲往耕。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