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山上塔擎天,万山山下碑沉渊。
天光渊影晓相入,一碧万里青春前。
万山山上塔擎天,万山山下碑沉渊。
天光渊影晓相入,一碧万里青春前。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景与深邃的水境,通过对比和融合,展现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
首句“万山山上塔擎天”,以“万山”展现山之众多,用“塔擎天”形象地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的情景,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次句“万山山下碑沉渊”,则将视线转向山脚下的景象,以“碑沉渊”形容山脚下碑石仿佛沉入深渊之中,形成鲜明的高低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接着,“天光渊影晓相入”,将视角拉回至清晨时分,阳光与深渊中的倒影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最后,“一碧万里青春前”,以“一碧”形容天空的广阔无垠,与“万里”相呼应,强调了视野的辽阔。同时,“青春”二字不仅指代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含着对历史人物诸葛亮(武侯)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智慧与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其精神的传承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昔人何人爱岩壑,为山未成储荦确,散落支床压酒槽,大或专车小拳握。
幽人邂逅为绝叹,修绠趣取寒泉濯,峭峰幽窦相吐吞,翠岭丹崖渺联络。
石不能言意可解,问我胡为怜寂寞?
人间兴废自有数,昔弃何伤今岂乐。
斯言妙矣予则陋,敢对石友辞罚爵。
为君宽作十日留,在眼便同真著脚。
仲秋谷方登,螟生忽告饥。
艰难冀一饱,俯仰事已非。
贷粮助耕耘,客主更相依。
一旦忽如此,欲语涕屡挥。
共歛螟之余,存者牛毛稀。
吾儿废书出,辛苦幸庶几。
夜半闻具舟,怜汝露湿衣;既夕不能食,念汝戴星归。
手持一杯酒,老意不可违。
秫瘦酒味薄,食少鸡不肥。
颇闻吴中熟,多稼彻王畿;亦欲就饱处,无羽能奋飞?
官富哀我民,榜笞方甚威;渠亦岂得已,抚事增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