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灵岩寺》
《宿灵岩寺》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明月溪头寺,虫声满橘洲。

倚栏香径晚,移石太湖秋。

古树云归尽,荒台水更流。

无人见惆怅,独上最高楼。

(0)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溪边的寺庙,橘洲上充满了虫鸣声。
傍晚时分,我倚着栏杆走在香气四溢的小路上,秋天的太湖石被移动,景色变换。
古老的树木似乎都融入了云端,荒废的高台上,流水依旧潺潺。
无人能理解我的失落与惆怅,我独自登上最高的楼阁。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溪头寺:溪边的寺庙。
虫声:夜晚的虫鸣声。
橘洲:长满橘子的洲渚。
倚栏:倚靠栏杆。
香径:香气弥漫的小路。
古树:年代久远的树木。
云归:云彩仿佛回归到树木中。
荒台:废弃的高台。
惆怅:内心感到失落和哀伤。
最高楼:最高的楼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宁静夜景。开篇“明月溪头寺,虫声满橘洲”两句,以清澈的明月和繁星般的虫鸣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动的氛围。溪头的寺庙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而远处的橘洲则是虫鸣声所充盈,让人仿佛能够听见那遥远的自然之声。

接着,“倚栏香径晚,移石太湖秋”两句,诗人倚靠在栏杆上,感受着夜晚花香满径的美好,同时也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太湖,表达了一种对秋天的无限留恋和赞美。这里的“移石”可能指的是在太湖边筑堤或布景石,以此来欣赏秋色的变换。

第三句“我树云归尽,荒台水更流”,诗人观察到古老的树木上云雾渐渐散去,而那荒废的台榭旁,水流却依旧不息。这两种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时间静止而又不断流转的画面。

最后,“无人见惆怅,独上最高楼”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在这宁静的夜晚,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这种情感,所以他选择独自一人登上最高的楼阁,似乎是为了更好地放眼四望,也或许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桐江钓隐

富贵非吾愿,烟波足自娱。

西风双鬓短,夜月一身孤。

野棹时时鼓,村醪日日沽。

不知江海上,曾有故人无。

(0)

小艇

故人寻旧约,小艇作行窝。

天影波千顷,蘋香雨一蓑。

霞明红叶艳,山近白云多。

落日沧江曲,离愁奈尔何。

(0)

睡蝶

繁英采采拾香红,倚倦还栖锦绣丛。

湿透粉裳愁夜雨,低垂玉版怯春风。

魂归庄室应同化,梦与南柯杳不通。

向晓却应谁唤醒,莺声遥在百花中。

(0)

松坂清逸

亭亭万松林,别构仅容膝。

席阴无冬春,帘翠自朝夕。

主人爱松风,静听意自适。

清吟到夜分,明月在巾舄。

是非旷不闻,烟霞已成癖。

我有小山谣,期君谢閒逸。

黄鹤游青冥,汗漫不可即。

(0)

游静海寺

祇园通辇道,绛刹耸崔嵬。

日月瞻天近,烟霞接地回。

黄金铺净域,白玉甃层台。

池涌青莲现,窗临碧树开。

塔凌霄汉起,钟唤海潮回。

天女将花至,龙王献宝来。

佛灯澄霁月,僧呗隐春雷。

香积分厨供,醍醐荐茗杯。

波光摇演漾,林影共徘徊。

听法谁能难,题诗强自裁。

雄期过雁宕,胜已压天台。

寄谢同游侣,何年此重陪。

(0)

禽言六首·其三

麦熟幸,疗人饥。婆饼焦,鸟吟为忆山西。

婆饼焦,饥骨枕藉于途。婆饼焦,婆化山头不归。

婆饼焦,声声怨著伊谁。婆饼焦。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