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
十年方一还,几欲迷归路。
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
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
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
试问旧老人,半为绕村墓。
浮生同过客,前后递来去。
白日如弄珠,出没光不住。
人物日改变,举目悲所遇。
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
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
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
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
十年方一还,几欲迷归路。
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
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
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
试问旧老人,半为绕村墓。
浮生同过客,前后递来去。
白日如弄珠,出没光不住。
人物日改变,举目悲所遇。
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
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
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童年旧居的场景和感受。开门处的蔡渡,十年才一次回访,时间流逝让人难以辨认归途。诗人追忆过去的足迹,感慨于昔日游历之地。插柳成林、种桃成树,时光荏苒,却只见当年的童孺已成为成人。
询问老者,村边墓地绕行,生命如浮客,不断来去。白天如同玩弄珠玉,光阴不定。人事易变,举目皆悲从遇。回想自身,如何能免于暮年衰败?红颜消逝,白发如织,唯有山门外的三峰,色彩依旧。
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