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蚕连》
《蚕连》全文
元 / 王祯   形式: 古风

捲去绿云桑已少,箔头有丝蚕欲老。

月馀辛苦见成功,作簇不应从草草。

南北习俗久不同,彼此更须论拙巧。

北簇多露置,积叠仍忧风雨至。

南簇俱在屋,施之蚕北良未足。

南北簇法当约中,别搆长厦方能容。

外周层架蒿草平,内备火患通人行。

饲却神桑丝已吐,女洒桃浆男打鼓。

作茧直须三日许,开簇团团不胜数。

我家多蚕方自庆,得法于今还可證,免似向来多簇病。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王祯的《蚕连》描绘了养蚕过程中的辛勤与期待,以及南北养蚕方法的差异。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养蚕人的辛劳与智慧。

首句“捲去绿云桑已少”,形象地描绘了采桑的过程,绿云般的桑叶被卷起,但桑树上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预示着养蚕季节的紧迫与珍贵。接着,“箔头有丝蚕欲老”描述了蚕即将结茧的状态,蚕丝即将成熟,蚕也即将完成其生命周期。

“月馀辛苦见成功,作簇不应从草草。”表达了养蚕人对这一过程的耐心与细致,一个月的努力后,终于看到成果,不能草率行事,要精心制作蚕簇,确保蚕丝的质量。

“南北习俗久不同,彼此更须论拙巧。”指出南北地区养蚕方法的差异,并强调了各自方法的巧妙之处,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述了南北不同的养蚕方式,北方养蚕多露天,担心风雨影响;南方则将蚕置于屋内,但又认为屋内空间不足。最后,诗人提出建议,南北养蚕方法应取长补短,共同创新,建造既能防风避雨又能容纳大量蚕的宽敞建筑。

“外周层架蒿草平,内备火患通人行。”描述了理想中的养蚕环境,外部有高架的草层,内部设有防火通道,方便人员通行。

“饲却神桑丝已吐,女洒桃浆男打鼓。”生动描绘了养蚕人庆祝丰收的场景,喂养神桑后,蚕丝吐出,妇女洒桃浆,男子击鼓,一片欢腾。

“作茧直须三日许,开簇团团不胜数。”说明蚕茧的形成需要时间,而开簇时,成千上万的茧子堆叠在一起,数量惊人。

“我家多蚕方自庆,得法于今还可證,免似向来多簇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养蚕成功的喜悦,以及对当前养蚕方法的肯定,避免了过去因方法不当导致的损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养蚕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还蕴含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创新精神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祯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姚匡叔以道术为用晦诸王上客携其书来访惓惓七子之盛有感而赠

握手相知柰晚何,且将鱼素慰蹉跎。

淮南道术宾初盛,邺下风流事已过。

见数八公君第几,空传七子世无多。

春来社酒能从否,莫道闲门雀可罗。

(0)

杂兴次罗赞善韵四首·其一

住世谁看石化牛,寄生真梦蝶为周。

因游淮水留孤艇,为看钟山结小楼。

旧牍堆床鱼乱走,新篘入盏蚁先浮。

杜陵自识吟诗趣,苦思何缘老未休。

(0)

集沈大理次韵

青鬓仙人列九卿,锦觞邀客对春城。

筵前香篆将花气,院外松风杂鸟声。

山带钟陵苍霭合,池分玄武绿波平。

追欢近夜飘疏雨,归路垂鞭信马行。

(0)

无题五首·其三

自从抱瑟入朱门,新宠安能易旧恩。

明里开颜暗流泪,面前行乐背消魂。

梅花见说浑无色,鹦鹉传来不肯言。

知在阑干第几曲,青天何处觅昆仑。

(0)

东园四首·其一

懒拙无能事,独栖聊自存。

竹扉低近水,花径曲通园。

老婢强供爨,愚儿日应门。

今古多尔尔,何处向人言。

(0)

到家苦雨寄城中诸友

岁晏兼贫病,归心讵可论。

寒潮冰下咽,饥雀雨中翻。

野径苍苔合,山窗白昼昏。

还家已十日,愁绝旧柴门。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