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书台在双剑峰下南唐李煜读书处也》
《读书台在双剑峰下南唐李煜读书处也》全文
明 / 李舜臣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后主尝是游,幽岩既为寺。

书台俯石门,綵阁兼山赐。

双剑削天端,千秋犹霸意。

苍茫谷口来,徙倚江南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唐后主李煜曾经游历过的地方,其中的读书台位于双剑峰下,原是李煜读书之处。诗人李舜臣通过"幽岩既为寺",暗示了读书台的历史变迁,从自然胜景变为佛寺。"书台俯石门,綵阁兼山赐"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读书台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既有石门的峻峭,又有彩阁依山的壮观。

"双剑削天端,千秋犹霸意"暗指双剑峰如同削成的利剑直插云霄,寓意着南唐昔日的雄图霸业虽已不在,但其精神气概依然留存。最后两句"苍茫谷口来,徙倚江南思"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苍茫与怀旧之情,他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沉浸在对往昔江南繁华的追忆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读书台的描绘,寄寓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作者介绍
李舜臣

李舜臣
朝代:明   字:汝谐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猜你喜欢

重赠李子理

麒麟出鲁郊,商锄为不祥。

向非孔仲尼,何异犬与羊。

所以路傍人,按剑嘿夜光。

近时青云士,岂无鲁连子。

气节苟不申,甘蹈东海死。

世人闻此言,弃之如敝屣。

投君勿复道,北风吹易水。

(0)

白下春游曲七首·其三

白马金鞍游冶郎,醉携红袖上梅冈。

银钿金雁春风里,指点江山坐夕阳。

(0)

听查八十弹琵琶

查翁琵琶天下闻,奇妙不数康昆仑。

六月虚堂发清响,泉鸣木落浮云昏。

人言琵琶出胡族,君今弹之戛哀玉。

边雨夜裂交河冰,朔风秋折穹庐竹。

沙漠呼鹰雪未干,混同吹角波新绿。

繁声乱指隔屋听,贺兰秋高山雾青。

冒顿按歌娇学鸟,燕支奏乐碎如星。

萧萧杨柳落羌管,滴滴蒲柳泻玉瓶。

有时闲缓未促柱,谷幽人寂风泠泠。

我闻桑门段和尚,此技从来称绝倡。

寥寥旷代法不传,清江白月空惆怅。

红箫玉笛清可怜,君言听之如蜩蝉。

十八庐阳遇钟二,寻师不惜黄金钱。

艺成弹向锦筵上,商哀羽烈悲青天。

长安绣陌知名遍,春风夜醉芙蓉院。

翠黛人人乞谱传,朱门日日开尊燕。

司马青衫泪泣珠,明君紫塞沙吹面。

秋色侵衣铁拨消,寒烟湿指檀槽变。

古来能事惟贵精,一艺可以垂芳名。

山阳三弄桓伊笛,缑岭千年王晋笙。

君今此曲掩前古,恍惚变化真希声。

余也江湖好奇士,挟策走马咸阳京。

正逢天子射蛟日,奇文落落无所成。

学书学剑白日暮,短裘高帽吴王城。

愿从君受调指法,烧灯夜读《琵琶行》。

(0)

升天行

乘赤雾,鞭鸾辙。路逢王子晋,玉箫已吹折。

织女弄机丝,馀纬烂霄阙。

下土虮虱民,误唤作雌霓。

张翁老且耄,举止多媟亵。

侍仙三万年,不曾见隆准。

真人多窜左,天狐惨馀孽。

羲御失长鞭,牵牛叹河竭。

(0)

春游曲

雨余芳草绿新齐,亭树无人绣幕低。

忽漫好风传笑语,流莺飞过杏花西。

(0)

贡院锁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

圣化今无外,片途莫惮赊。

扬帆箕子国,驻节管宁家。

去伴千年鹤,归逢八月槎。

离情恨华省,持此待疏麻。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