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桂朱袍不贺兄,贺兄荣是见儿荣。
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诰当从幕下迎。
戏把蓝袍包果子,娇将竹笏恼先生。
自惭乱世无知己,弟侄鞭牛傍陇耕。
青桂朱袍不贺兄,贺兄荣是见儿荣。
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诰当从幕下迎。
戏把蓝袍包果子,娇将竹笏恼先生。
自惭乱世无知己,弟侄鞭牛傍陇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家中的喜庆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尊重,以及对子弟仕途上的期待。
"青桂朱袍不贺兄,贺兄荣是见儿荣。"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兄弟功名的赞赏之情,其中“青桂”比喻科举成功,“朱袍”象征官职,这里暗示着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慰。
"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诰当从幕下迎。" 这两句则描写了家庭中学习与颁授荣誉的场景。“孝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孝经》,“堂前彻”意味着公开教授;“官诰”是皇帝颁布给功臣或贤良之人的旨意,“幕下迎”则表现了对官方荣誉的期待与尊重。
"戏把蓝袍包果子,娇将竹笏恼先生。" 这两句诗通过对一个孩子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家庭温馨和教育场景。“蓝袍”可能是学童所穿,“戏把…包果子”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面;“娇将竹笏恼先生”则展示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与师长的互动。
"自惭乱世无知己,弟侄鞭牛傍陇耕。" 最后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的期望。“自惭”意味着自责或自愧,“乱世无知己”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悲观;“弟侄鞭牛傍陇耕”则是希望兄弟们能够像耕田一样辛勤工作,共同面对困难。
整首诗通过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情景,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相互扶持的正能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期望。
豆蔻梢头,鸳鸯帐里,扬州一梦初惊。
忆当时相见,双眼偏明。
南浦绿波,西城杨柳,痛悔多情。
望征鞍不见,况是并州,自古高城。
几多映月凭肩私语,傍花和泪深盟。
争信道、三年虚负,一事无成。
瑶佩空传好好,秦筝闻说琼琼。
此心在了,半边明镜,终遇今生。
小小中庭,深深洞户,谁人笑里相迎。
有三年窥宋,一顾倾城。
舞态方浓,箫声未阕,又黯离情。
怎奈向,赢得多情怀抱,薄倖声名。
良宵记得,醉中携手,画楼月皎风清。
难忘处、凭肩私语,和泪深盟。
假使钗分金股,休论井引银瓶。
但知记取,此心常在,好事须成。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阙,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清江长官空书来,朱玠妙笔空悠哉。
恐是怕上万言书,恶嫌并命憎不才。
蹇产久无赖,相羊忽有期。
野马脱羁日,逐客赐环时。
乡国眼中见,申肘犹云迟。
夫子独不尔,西复到峨嵋。
初非身世谋,无泪竹枝辞。
岂是轩冕人,要路莫相疑。
归来旧台阁,风霜尝路岐。
曰予有末契,斯焉定何之。
兴怀白象士,复自话别离。
万行端难渝,短轴赏新诗。
春花擢翠干,秋花披芳丛。
丛花都且閒,天质不为容。
宁谢儿女赏,本自能凄风。
持之奉君子,令德晚更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