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野晨方合,征帷午尚垂。
千峰愁隐障,万亩快潜滋。
歊紫占应叶,蒸黄道或衰。
劳歌增太息,不是瘴乡宜。
广野晨方合,征帷午尚垂。
千峰愁隐障,万亩快潜滋。
歊紫占应叶,蒸黄道或衰。
劳歌增太息,不是瘴乡宜。
这首诗描绘了山雾弥漫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雾气与自然环境的交融。首句“广野晨方合,征帷午尚垂”描绘了清晨时分,广阔的田野刚刚被雾气笼罩,中午时分,雾仍未散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千峰愁隐障,万亩快潜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雾气覆盖下的山峦和田野,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场隐秘仪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静谧与生机。雾气如同屏障,遮掩了千峰的轮廓,同时又滋养着万顷田地,暗示着生命在看似静止的雾中依然蓬勃生长。
“歊紫占应叶,蒸黄道或衰”则通过色彩的变化,进一步描绘雾气的动态与对自然的影响。紫色的雾气似乎预示着叶子的生长,黄色的光线可能象征着某种衰败或转变,这种对比展现了雾气在自然循环中的复杂角色。
最后,“劳歌增太息,不是瘴乡宜”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的感慨。劳歌,即辛苦的歌声,太息则是深深的叹息,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生活艰辛的双重感受。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这个地方并非适宜居住,可能含有对生活环境或社会状况的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雾之美及其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情感的抒发。
月满千门夜未央,忆陪多士凑文场。
露将寒透银袍冷,兴与秋来笔力刚。
十载转头成昨梦,一身为客尚他乡。
为言桂苑联镳客,要折高枝压众芳。
人生立志各有癖,浃髓沦肌疗无术。
君不学少年奏赋明光宫,又不能桑麻谷粟去作田舍翁。
苦心竭虑淡泊音,手携三尺绿绮琴。
七弦指下丛然鸣,于以求见古人心。
古音寥寥失微妙,郑卫淫哇竞蝉噪。
君独优游夷愉广厚而高明,鼓有虞氏之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
若人来索便与弹,略不訑訑见颜貌。
绝之不作卫次公,却之常嗤戴安道。
顾我与君幽趣同,海山尚忆初相逢。
我时十五始冠巾,君亦壮年气如虹。
夜窗拥衾月流空,促弦初学调商宫。
别来二十五春风,我犹故吾君学通。
五音六律知者稀,一生辛勤造精微。
心存至乐物莫移,殆类闻韶子在齐。
洋洋盈耳不疗饥,任从妻子相号啼。
浮云柳絮无根蒂,世事乘除几荣悴。
祇今物我俱忘情,与君同寻方子春。
《萧长公来访示以诸公诗卷谓与予游从之久不能一辞为赠颇相噍责予赋之不可辞之亦不可皆有说焉名章俊语前后相望无数次乎其间是睹西子之容而自增丑耳所不容却者予年十五时海山官丁受琴于长夫今予年四十与长夫有二十五年之旧辞之弗作其可乎因书长句》【宋·刘学箕】人生立志各有癖,浃髓沦肌疗无术。君不学少年奏赋明光宫,又不能桑麻谷粟去作田舍翁。苦心竭虑淡泊音,手携三尺绿绮琴。七弦指下丛然鸣,于以求见古人心。古音寥寥失微妙,郑卫淫哇竞蝉噪。君独优游夷愉广厚而高明,鼓有虞氏之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若人来索便与弹,略不訑訑见颜貌。绝之不作卫次公,却之常嗤戴安道。顾我与君幽趣同,海山尚忆初相逢。我时十五始冠巾,君亦壮年气如虹。夜窗拥衾月流空,促弦初学调商宫。别来二十五春风,我犹故吾君学通。五音六律知者稀,一生辛勤造精微。心存至乐物莫移,殆类闻韶子在齐。洋洋盈耳不疗饥,任从妻子相号啼。浮云柳絮无根蒂,世事乘除几荣悴。祇今物我俱忘情,与君同寻方子春。
https://shici.929r.com/shici/wdLLx.html
君不见去年六月田作龟兆拆,祷祠乞雨遍村陌。
时当饥馑民不聊,谷贵有钱无处籴。
今年六月岁幸丰,十日一雨五日风。
市积粟米价不长,有谷无钱人更穷。
吁嗟此道孰识测,街头细听老农说。
往年兵兴锡赍多,官会颁行姑济急。
旧会既收新会降,所司称提苦无策。
朝廷明许同见钱,便当流转同货泉。
不应州县首逆旨,榜示墙壁徒纷然。
库头令卖小印龊,输纳租税私相权。
非钱买龊用不得,执币啧啧烦有言。
遂令百姓愈惶惑,行之与否谁使然。
小臣空负济时术,阊阖九重无路入。
何当奏计承明庐,倾倒贾生长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