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
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
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
飞鸿自冥冥,束帛徒戋戋。
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
更无隐遁士,空有宾客官。
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
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
或依阶下树,陶暑解马鞍。
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
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
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
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
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
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
飞鸿自冥冥,束帛徒戋戋。
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
更无隐遁士,空有宾客官。
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
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
或依阶下树,陶暑解马鞍。
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
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
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
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四皓庙(其一)》,通过对古代圣贤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超脱与淡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如秦始皇焚烧旧有的典籍、汉高祖溺灭儒生的帽子,以及四皓隐逸生活的传说等,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和“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同时,“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则透露出作者不畏艰难、乐在山林之间的心境。
诗中的“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等句,则流露出了作者对自己身处官场而不得志的无奈,以及对于世俗生活带来的精神污染的忧虑。而结尾处的“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则表现了诗人在超然物外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一份对生活的乐观和自得其乐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与情感的流转,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风雨潇然,独坐怀公,遽尔伤神。
记东亭客里,每多欢笑,高斋酒半,大有规箴。
情岂能忘,言真可佩,感激时令涕泪新。
蒙相许,谓君才如此,讵患长贫。年华莫漫因循。
恐诗酒、从来总误身。
恰情钟花月,公真知我,性耽宠利,臣不如人。
生既无才,长尤废学,身世空嗟命不辰。
他何恨,只故人此意,惭负千春。
夏至今朝,昨邗上、故人相遇。
同消受、铜街香粉,画船箫鼓。
长使梦魂寻旧雨,那知灭没随朝露。
望郡楼、从此怕经过,西州路。总暂在,人间住。
臣久已,抛千虑。作暮年活计,为农学圃。
十亩力耕先世陇,一抔长守先人墓。
却旁人、疑我不能堪,田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