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诗以杜甫草堂为背景,描绘了历史与自然的永恒之美,以及对先贤的追思之情。首句“地亦千秋”开篇即赋予了草堂深厚的历史底蕴,强调其存在之久远,如同大地一般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接着“南来寻丞相祠堂”,点明了访者的目的地,即杜甫的祠堂,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与怀念。
“一样大名垂宇宙”一句,高度赞扬了杜甫的名声超越时空,影响深远,如同星辰般照亮了整个宇宙。这种赞誉不仅限于文学领域,更是对其人格魅力和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
下半阙“桥通万里”承上启下,将视线从地面转向远方,通过桥梁的意象,象征着思想与情感的连结,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东去问襄阳耆旧”,则进一步延伸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将目光投向了杜甫生前的朋友和故土襄阳,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怀念与对先贤的深深敬意。
最后,“几人相忆在江楼”以问句收尾,既是对当时在江边楼阁中怀念杜甫之人的提问,也是对所有后世读者的共鸣,引发人们对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整首诗通过对杜甫草堂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先贤精神的无限崇敬。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
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
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
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叹过绵驹。
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