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尊师裕圣功,十朝全盛数乾隆。
微臣耄及丁阳九,书屋曾窥旧补桐。
家法尊师裕圣功,十朝全盛数乾隆。
微臣耄及丁阳九,书屋曾窥旧补桐。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高宗为皇四子时致蔡文勤闾疾诗翰敬题(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尊师重道的推崇,以及对乾隆盛世的赞誉。陈宝琛以自己年迈之躯,回顾往昔,曾在书房中细读过有关补桐的旧文献。通过此诗,他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蔡文勤的敬仰之情。
诗中的“家法尊师裕圣功”一句,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尊敬师长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奠定圣明君主基础的关键因素。接着,“十朝全盛数乾隆”则直接赞美了乾隆时期的繁荣昌盛,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微臣耄及丁阳九,书屋曾窥旧补桐”两句,则是陈宝琛自谦之语,表明自己虽已年老,但仍然对历史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曾经在书房中研读过关于补桐的古籍。这里的“补桐”可能是指修复或补充古代文献的意思,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和盛世的颂歌,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反思和致敬,体现了陈宝琛作为一位学者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西湖晴碧晚溶溶,与客常来坐好风。
记得有人歌小玉,月明犹在画船中。
北归秦川多鼓鼙,禾生陇亩无东西。
三步回头五步坐,谁家捣练风凄凄。
已近苦寒月,惨惨中肠悲。
自恐二男儿,不得相追随。
去留俱失意,徘徊感生离。
十年蹴鞠将雏远,目极伤神谁为携。
此别还须各努力,无使霜露沾人衣。
炎图启丕运,皇路熙以平。
蜿蟺发令姿,有美洵一人。
鸿藻舒朝华,大音锵韶钧。
黼珽丽三阶,火龙昭紞纮。
桓圭殿南服,熊旂被金城。
瞻彼鹑为火,翼轸宣其精。
祥鸾舞瑶席,鸣凤翔娲笙。
孟冬兆阳气,西北无浮云。
驾言酌春酒,可以写我情。
扬旌下祝融,躧履朝泰清。
嘉猷扇九垓,还以邃古淳。
君子保金石,所以永国成。
纯嘏锡千岁,绵绵赞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