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苍松一水修。
不必清高逼巢许,祇教潇洒胜由求。
空花自满三千界,老树相看五百秋。
坐有鹰扬人物在,怕牵昨梦上渔舟。
□□□□□□□,门外苍松一水修。
不必清高逼巢许,祇教潇洒胜由求。
空花自满三千界,老树相看五百秋。
坐有鹰扬人物在,怕牵昨梦上渔舟。
□□□□□□□,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山中自赋》。从这段落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山中隐居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门外苍松一水修。” 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虽然前面的字被涂改,但根据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门外的苍松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这是诗人心之向往的隐居生活。
“不必清高逼巢许,祇教潇洒胜由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高洁境界的追求。诗人认为无需刻意去模仿那些高远、崇高的理想,只需要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状态。
“空花自满三千界,老树相看五百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悠久静谧的景象。空中的花朵无声地盛开,遍布在广阔的世界之中;而老树则是岁月的见证者,与诗人共同经历了数百年的春秋变换。
“坐有鹰扬人物在,怕牵昨梦上渔舟。”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丝哀愁。诗人坐在那里,有时会想起那些曾经的英雄人物,但又害怕这些回忆会让自己再次沉浸于过去的幻梦之中,就像乘坐渔舟在水面上漂浮,无法自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心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