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不可升,塞型眇天上。
讽然下何岭,歘若坠青嶂。
数日愁险艰,及此爱平旷。
林墟相维亘,川原亦排荡。
春容丽华滋,百草不相放。
踌躇谷鸟喧,坐失青藜杖。
山中胜事繁,林叟重揖让。
岂无山水癖,筋力故莫彊。
栗里在人境,君子有末尚。
云居不可升,塞型眇天上。
讽然下何岭,歘若坠青嶂。
数日愁险艰,及此爱平旷。
林墟相维亘,川原亦排荡。
春容丽华滋,百草不相放。
踌躇谷鸟喧,坐失青藜杖。
山中胜事繁,林叟重揖让。
岂无山水癖,筋力故莫彊。
栗里在人境,君子有末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下至低地的过程与所见之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云居不可升,塞型眇天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云层之高,仿佛与天相接,难以攀登。接着“讽然下何岭,歘若坠青嶂”则描述了从高处迅速降至低地的情景,如同从青色的山峰上坠落一般。通过这一过程,诗人表达了从高到低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
“数日愁险艰,及此爱平旷”两句,诗人回顾了之前登山的艰难与忧虑,但当真正到达平地时,却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喜爱。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林墟相维亘,川原亦排荡”描绘了广阔的林地和河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春容丽华滋,百草不相放”则赞美了春天的美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踌躇谷鸟喧,坐失青藜杖”表现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与宁静,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登山经历的怀念。“山中胜事繁,林叟重揖让”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尊重和敬仰。
最后,“岂无山水癖,筋力故莫彊”表明了诗人虽有对山水的喜爱,但身体条件限制了他深入探索自然的愿望。“栗里在人境,君子有末尚”则以陶渊明的“栗里”寓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皇帝在位阅七载,九州四海歌太平。
乌弋黄皮禀汉朔,旅獒越雉来周京。
安南君长处炎徼,北面久已输忠诚。
前年玺书予封爵,吾宗学士立阉曾南征。
归来陈风对宣室,为言此地无兵争。
鹦鹉鱼游浪泊水,庵罗果熟安阳城。
今年羽书忽驰至,族类不合仇相倾。
蛮王更制略下邑,都尉倔强投昆明。
凭陵三郡势莫敌,女无缲茧男无耕。
触蛮之斗岂足计,只怜蹂躏忧苍生。
相如谕蜀有往事,诏旨特简才臣行。
职方亭亭起三楚,须眉如戟双曈晶。
昔年执法昆弥道,近襄九伐尤峥嵘。
大臣推毂立召见,至尊御殿亲书名。
天语殷勤劳《四牡》,一时饯送来公卿。
双旌翘翘出北阙,八座赫赫过南荆。
乘秋直入交州郡,雕题负弩遥相迎。
凭君片言谕大义,调和二氏无佳兵。
功成上书报天子,不用京观封长鲸。
伏波铜柱邈千岁,壮哉尔与同英声。
呜呼男儿万里远游志亦足,不尔蜗庐局蹜虚吾生!
《送杨鄂州职方使安南》【明·程可则】皇帝在位阅七载,九州四海歌太平。乌弋黄皮禀汉朔,旅獒越雉来周京。安南君长处炎徼,北面久已输忠诚。前年玺书予封爵,吾宗学士立阉曾南征。归来陈风对宣室,为言此地无兵争。鹦鹉鱼游浪泊水,庵罗果熟安阳城。今年羽书忽驰至,族类不合仇相倾。蛮王更制略下邑,都尉倔强投昆明。凭陵三郡势莫敌,女无缲茧男无耕。触蛮之斗岂足计,只怜蹂躏忧苍生。相如谕蜀有往事,诏旨特简才臣行。职方亭亭起三楚,须眉如戟双曈晶。昔年执法昆弥道,近襄九伐尤峥嵘。大臣推毂立召见,至尊御殿亲书名。天语殷勤劳《四牡》,一时饯送来公卿。双旌翘翘出北阙,八座赫赫过南荆。乘秋直入交州郡,雕题负弩遥相迎。凭君片言谕大义,调和二氏无佳兵。功成上书报天子,不用京观封长鲸。伏波铜柱邈千岁,壮哉尔与同英声。呜呼男儿万里远游志亦足,不尔蜗庐局蹜虚吾生!
https://shici.929r.com/shici/Pf1ix5.html
六年束吏舍,所向困局迫。
出郊兹晨始,豁若樊笼释。
望山怀故栖,遵途感新陌。
回首魏阙高,尘沙黯将夕。
微躯堕世罟,拮据事行役。
岂无四方志,悲与亲爱隔。
旷寂均苦乐,浮生安所择。
起灭情无端,沉思莫能掷。
古樟轮囷异枯柏,植根江岸无水石。
风霜盘亘不计年,枝干扶疏讵论尺。
望中转柁愁易过,道旁掉臂真可惜。
其下萧瑟枫林青,其侧参差茅宇白。
十年跃马桑乾东,双松诘曲慈仁宫。
紫鸽翔舞避偃蹇,苍龙蜒蜿回虚空。
今来荒野忽有此,数亩阴雪争天风。
当时万幕驻金甲,大树飒沓开神功。
勿言将压烦榱栋,傲睨高原川谷重。
寒翠宁因晚岁雕,孤撑不畏狂澜送。
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自古全生贵不材,樟乎匠石忧终用。
若人一徂逝,杨柳三枯荣。
荣枯劫未已,何如人去不复生。
君魂匿吾心,君貌悬吾睛。
若为相对复愁苦,达者胡为不自宁。
大桥莽烟水,从此无君形。
亦欲出君魂,持之当风飏。
柔脆复几何,淩暴吁可伤。
待吾精力消磨尽,及尔同归何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