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梅尚带青,桃花烂漫柳轻盈。
眼看百物趋时变,谁谓东风不世情。
青海生全多富老,朝歌荡涤有虞生。
溪山何处堪行乐,布谷劳劳且劝耕。
烟雨江梅尚带青,桃花烂漫柳轻盈。
眼看百物趋时变,谁谓东风不世情。
青海生全多富老,朝歌荡涤有虞生。
溪山何处堪行乐,布谷劳劳且劝耕。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末期,梅柳繁盛的景象,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变迁的感慨。首句“烟雨江梅尚带青,桃花烂漫柳轻盈”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中江边梅花犹带青色,桃花盛开,柳条轻摆的画面,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接着,“眼看百物趋时变,谁谓东风不世情”表达了诗人对万物随季节更替而变化的观察,同时也对春风赋予了情感,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与人世间的世事变迁有着相似之处。
后两句“青海生全多富老,朝歌荡涤有虞生”可能借用了历史典故,青海和朝歌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域或时代,通过“富老”和“有虞生”的描述,诗人或许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命运。最后,“溪山何处堪行乐,布谷劳劳且劝耕”则将视角转向自然与农事,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辛勤劳动的尊重,同时“布谷劳劳且劝耕”也暗含了对农事季节性活动的提醒与鼓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之情,以及对时间流转、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虎山鸠峰两岞崿,西金亭亭宛如凿。
问谁居者两吴君,结发清修老弥恪。
当年何人送桧栽,栽向庭前小芸阁。
时时兄弟坐两偏,偏袒吟哦双露脚。
我行十载还过之,翠壁苍崖人去邈。
庭中老桧参天长,昔拱今来十围弱。
古苔驳落文章隐,苍玉拳奇根节错。
半空时战风雨声,平地恐作蛟龙跃。
万牛回首亦不动,遮莫千秋卧云壑。
木强取柱柔取束,社栎自全终自怍。
樊侯种漆已阔疏,魏王贻瓠还濩落。
何如种树还种德,德树同荣扫寥廓。
为君封殖表双高,他日山人过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