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墙围著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
尽抱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寺墙围著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
尽抱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虎丘寺的参访和内心感受。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美。
"寺墙围著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寺院四周被青翠的植物环绕,与昔日的雄伟景象形成对照,引人遐思。
"尽抱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诗人赞美寺院巧妙地将山峰藏于其中,不让外界凡尘打扰这片清净之地。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这两句描写了寺中景物,即便是寒冷的冬季,剑池边的草色依然鲜活,而石座上的苔藓也历经时光的洗礼而色泽斑驳。
最后两句"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表达了诗人对这处古迹的珍惜之情,以及参访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仿佛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宿,不愿再离开这个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址的尊重与向往,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沉表达。
鼓腹千年有,平心一物无。
粗能全晚节,不敢恨穷途。
岂少真君子,何求老腐儒。
春风香百草,千丈古松枯。
疲氓多菜色,去守乏棠阴。
属虑千峰旱,俄闻六月霖。
面滩船欲涩,茗务井还深。
香润回瓜圃,声酣起蔗林。
炎官初恣肆,道暍稍侵寻。
畏日方焦野,油云忽冒岑。
此凉苏万病,厥价倍千金。
解郡虽踰岁,留家尚至今。
田登欣米贱,屋老惧书淋。
遥念儿衣醭,兼虞妇灶沈。
凄清传古调,忧闷豁烦襟。
拭汗纰綀帨,搔头断玉簪。
却思穿石罅,共坐听泉音。
韭脆鲜鳞缕,梅芳煮酝斟。
一江同照影,两地隔论心。
疑雪佳公子,输君日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