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
竹里清飙泛,山高翠霭蒙。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
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
竹里清飙泛,山高翠霭蒙。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傍晚时分,高台上夕阳西下,引发了诗人深远的思绪。"高台收晚照",画面开阔,富有诗意,展现了日落的壮丽景象。接着,"远思浩无穷"表达了诗人思绪如潮水般无尽,显示出其内心的深沉与广阔。
"竹里清飙泛",通过竹林中的微风,诗人寓情于景,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山高翠霭蒙",进一步描绘了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神秘和深远感。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这两句暗示了登临高台的道路虽然陡峭,但并非不可攀越,隐喻人生的道路虽曲折,但只要有决心,都能找到前进之路。
最后两句"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诗人以"凌虚字"象征高台之名,表达对高台真正价值的思考。他认为,如果仅仅因为地理位置高而得名,那么这种名声并不公正,暗含着对名利虚浮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出郭印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我曾扶醉登吴城,纵目长啸清风生。
庐山万叠杳如发,平湖浩荡涵苍冥。
览之顿尔宽怀抱,觉得乾坤隘如灶。
便将结草此栖迟,愒水玩山遂吾好。
别来数载居京师,黄埃满目衣裳缁。
回思昔游不可得,时时清梦来往之。
苦炎正尔楼前坐,忽君持此来相过。
披图恍惚惊心魂,好是良工为予作。
江流无穷山见影,绝似当时玩时景。
是耶非耶子细观,精神飒爽炎威屏。
嗟余山水癖难移,奈兹簪组为吾羁。
他时公家事一了,便当烂熳寻前时。
匡庐山下鄱湖口,买断溪山数千亩。
芒鞋竹杖任逍遥,富贵功名付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