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其二》
《鹧鸪天·其二》全文
宋 / 赵善括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我是行人更送行。潇潇风雨倍伤情。

征帆西去何须急,飞诏东来分外荣。

红袖湿,玉尊倾。不堪回首暮云平。

小舟准拟随君去,要听霜天晓角声。

(0)
翻译
我作为行人还要送别行人,风雨交加更增添离别的悲伤。
远行的船只无需急于西去,来自东方的紧急命令反而带来特别的荣耀。
红色衣袖被泪水打湿,酒杯倾斜,无法忍受回头望见傍晚的云层。
我打算乘坐小舟跟随你离去,只愿倾听寒霜清晨的号角声。
注释
行人:指诗人自己或他人。
潇潇:形容风雨声。
倍伤情:加倍伤心。
征帆:远行的船。
何须急:不必着急。
飞诏:紧急命令。
分外荣:格外荣耀。
红袖:女子的衣袖,借指女子。
玉尊:酒杯。
不堪回首:难以忍受回头看。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
小舟:小型船只。
霜天晓角声:寒冷清晨的号角声。
鉴赏

这首宋代赵善括的《鹧鸪天·其二》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诗人以第一人称“行人”的身份,亲身送别友人,风雨交加的环境增添了离别的凄凉与感伤。“潇潇风雨倍伤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哀愁。他劝慰友人不必过于匆忙,“征帆西去何须急”,暗示了他对行程的关心和对友人的宽慰。

接下来,诗人提到“飞诏东来分外荣”,暗指友人可能因朝廷的紧急命令而离开,这在诗人看来虽然荣耀,但也意味着分离的紧迫。诗人通过“红袖湿,玉尊倾”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女子的泪水打湿了衣袖,酒杯也倾斜,显示出离别的不舍与悲凉。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小舟准拟随君去”,表明他愿意追随友人,哪怕只能在想象中陪伴,也要倾听那“霜天晓角声”,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执着。整首词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

作者介绍

赵善括
朝代:宋

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猜你喜欢

题圆超寺挟溪亭

孤亭瞰平野,双溪分两腋。

野阔春风香,溪晴照人碧。

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

胸中丘壑相映发,翛然便欲乘飙轮。

惜无妙手王摩诘,半破鹅溪重画出。

溪山应喜得赏音,尽遣烟霞供落笔。

我嗟吟鬓犯车尘,一凭危栏眼界新。

寄谢溪声与山色,他时来作个中人。

(0)

次韵马参谋蒋山开堂饭素

邂逅聊凭法供真,兹山谁谓我非邻。

相追更喜同枝策,得意遥知了斲轮。

幽事要须尘外侣,好诗仍借镜中人。

归来袖里传新句,惊放岩花作小春。

(0)

东园草堂新成二首·其二

密覆荒茅已数重,中开别户更相容。

苦无公事妨人乐,多有清闲借客慵。

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

怪翁归意何能缓,新筑高台见卧龙。

(0)

徐惇立罢吏部郎官出守天台待次卞山旧居因寄

嵇康不作绝交书,出处萧然两裕如。

锦帐不妨游省户,草堂还得赋郊居。

倾崖溅水青云上,夹道轻阴落絮馀。

亦记旧游聊待我,未须催驾赤城车。

(0)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其一

早时物望冠陈留,晚悟禅心更不流。

安用前身真阮籍,久知此道得孙休。

千年会有归来鹤,万事元同不系舟。

邂逅一庵随地有,不妨衲被对蒙头。

(0)

登云从禅师掩土

莫问青囊与紫囊,个中风水十分强。

青龙东去云头转,白虎西来山脚长。

江月松风皆旧物,绿苔芳草尽吾乡。

琉璃殿上无知识,木马泥牛暗断肠。

不问湘南潭北,休论坎短离长。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