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蒸为云,三夜皆天风。
他方纵有月,不照长安中。
长安十二楼,户牖凿玲珑。
贵家金张徒,高宴开帡幪。
华烛代明月,何必光遂通。
夕露久巳晞,欢娱良未终。
迫塞谅有殊,盛衰宁见同。
悠扬云中魄,既满还自穷。
鬼神恶盈踰,天道怀其公。
四海蒸为云,三夜皆天风。
他方纵有月,不照长安中。
长安十二楼,户牖凿玲珑。
贵家金张徒,高宴开帡幪。
华烛代明月,何必光遂通。
夕露久巳晞,欢娱良未终。
迫塞谅有殊,盛衰宁见同。
悠扬云中魄,既满还自穷。
鬼神恶盈踰,天道怀其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十六夜》,描绘了长安城在夜晚的独特景象和氛围。首句“四海蒸为云,三夜皆天风”展现了广阔的天地间风雨交加的壮丽场景,暗示着外界环境的动荡。接下来,“他方纵有月,不照长安中”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内繁华景象的专注,即使外边有月光,也无法穿透这城市的喧嚣。
“长安十二楼,户牖凿玲珑”描绘了长安城内的豪奢建筑,窗户雕饰精美,暗示着权贵之家的奢华宴会。“华烛代明月,何必光遂通”进一步强调了灯火辉煌的宴席,明亮的烛火足以替代月光,反映出权贵阶层的豪奢生活。
“夕露久已晞,欢娱良未终”则转而描述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尽管露水已经蒸发,但人们的欢乐尚未消散。“迫塞谅有殊,盛衰宁见同”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富贵人家的欢乐与外界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盛衰之理。
最后两句“悠扬云中魄,既满还自穷。鬼神恶盈踰,天道怀其公”以月亮盈亏的自然法则隐喻人生和社会的起伏变化,指出鬼神厌恶过度的盈满,天道则追求公正,寓意着世间万物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过于骄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之夜的景象,寓言了人生的盛衰变迁,以及对天道公正的思考,体现了李梦阳深沉的人生哲理。
山川蒸空气充塞,宇宙冥冥昼昏黑。
九州四海安在哉,出门寸步迷南北。
赤乌觜距非不刚,执辔神人身更长。
胡为柔濡甘隐翳,坐令万里无晶光。
我欲奋袂挥霜刀,恨身无翼愁天高。
茫然一身不可断,力微援寡诚徒劳。
安得长风生海边,扫除氛秽开青天。
葵藿倾心知所向,共看白日当空悬。
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
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
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
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
我皇有四海,何用穷元冥。
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
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
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
山程十驿策驽来,中路几成兴尽回。
旅次白醪饶客醉,故园黄菊为谁开。
漏长更箭迟翻鼓,生久灯花细落煤。
不是学无经济术,道书教我壮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