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其二夏》
《踏莎行·其二夏》全文
清 / 袁绶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曲曲溪廊,声声檐溜。风荷香沁红衣皱。

桃笙如水毂纹平,烛奴刻遍灯疑豆。

远梦惊回,添人僝僽。萧萧飒飒搀清漏。

寻常已是不堪闻,如何更值黄昏侯。

(0)
鉴赏

这首《踏莎行·其二·夏》由清代诗人袁绶所作,描绘了夏日夜晚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

首先,开篇“曲曲溪廊,声声檐溜”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溪流蜿蜒曲折的廊道与檐下滴答的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凉的氛围。接着,“风荷香沁红衣皱”一句,将夏日微风轻拂过荷花池面,花瓣轻轻颤动,香气四溢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桃笙如水毂纹平,烛奴刻遍灯疑豆”则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深沉。桃笙(一种竹制的凉席)仿佛水面般平滑,烛光在摇曳中似乎变成了豆粒大小,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意味。

“远梦惊回,添人僝僽”表达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思绪纷扰,增添了几分愁绪。接下来,“萧萧飒飒搀清漏”描绘了夜风的轻拂,与滴答的钟漏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最后,“寻常已是不堪闻,如何更值黄昏侯”两句,诗人感叹即使在平常的夜晚,这样的声音就已经难以承受,更何况是黄昏时分,这无疑加重了内心的负担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对夏日夜晚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琐碎、情感波动的敏感捕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袁绶
朝代:清

浙江钱塘人,字紫卿。袁枚孙女。幼读祖父诗,辄怡然意开。所为诗沉著痛快,无闺阁气。有《簪芸阁诗稿》。
猜你喜欢

诉衷情·小桃初破两三花

小桃初破两三花。
深浅散余霞。
东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
照笼纱。
可怜何事,苦爱施朱,减尽容华。

(0)

洞仙歌·残烟薄雾

残烟薄雾,杖东风排遣。
收拾轻寒做轻暖。
问墙偶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
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
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

(0)

小重山·鞭凤骖鸾自斗杓

鞭凤骖鸾自斗杓。
老君亲抱送,下层霄。
人间仙李占春饶。
千秋里,松月伴吹箫。
故国水云遥。
谪仙丹荔熟,剥红绡。
南山影转卧金蕉。
倾寒绿,眉寿比山高。

(0)

永遇乐·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小亭依翠,春事才过。
看笋成竿,等花著果,永昼供闲坐。
苍苍晚色,临渊小立,引首暮鸥飞堕。
悄无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
百年似梦,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
我自知鱼,翛然濠上,不问鱼非我。
隔篱呼取,举杯对影,有唱更凭谁和。
知渊明,清流临赋,得似恁么。

(0)

永遇乐·五十劳生

五十劳生,紫髯霜换,白日驹过。
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壁角团蒲坐。
提壶人至,竹根同卧,醉帽尽从欹堕。
梦惊回,满身疏影,露滴月斜云破。
无人自酌,有邀皆去,我笑两翁多可。
忍冻吟诗,典衣沽酒,二子应嗤我。
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
后之人,犹今视昔,有能继么。

(0)

永遇乐·一水如绳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
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
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
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
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