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夜潮舂枕,西湖晓雪窥窗。
香佩幽兰开国,褐衣明月迷邦。
东海夜潮舂枕,西湖晓雪窥窗。
香佩幽兰开国,褐衣明月迷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扇子诗》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和诗意。
“东海夜潮舂枕”,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东海”指代广阔无垠的大海,这里通过“夜潮”的动态描写,传递出一种力量与激情。将这股力量比喻为“舂枕”,则是说它如同一只强有力的手掌托着诗人的头部,让人感到震撼。
“西湖晓雪窥窗”则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西湖”作为著名的江南水乡,雪后的宁静与纯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诗人用“窥窗”一词,传达了他在窗前偷偷观察外界之美,这种偷窥的动作,反映出一种内心的期待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接着,“香佩幽兰开国”,诗意一转。这里“香佩”指的是用香草或花朵装饰的腰带,而“幽兰”则是一种生长在深山密林中的珍稀兰花。将这两者并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开国”一词,则可能是指诗人希望通过这种高洁的情操来达到心灵上的自我解放。
最后,“褐衣明月迷邦”,则是一个充满哲思的句子。诗中“褐衣”代表着一种简朴无华,甚至有些贫穷的形象,而“明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表达孤独、清冷情怀的意象。“迷邦”一词,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这般景致时的心境——似乎整个国家或世界都被这种静谧与宁静所笼罩,人们也随之迷失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壮观与幽美,以及个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融为一体。诗人在描述景物时,并不仅仅停留于表象,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人生况味,展现了诗人的情怀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