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锻炼,休觅婴和姹。
认取本元初,起尘埃、须除莫惹。
常生正觉,宜向触来看,绝人情,去浮嚣,俗事般般舍。
长行坦荡,闲里调和假。
空里做真修,恁清清、泠泠脱洒。
日中静损,真正合虚无,乐逍遥,趣闲闲,步步无生也。
修行锻炼,休觅婴和姹。
认取本元初,起尘埃、须除莫惹。
常生正觉,宜向触来看,绝人情,去浮嚣,俗事般般舍。
长行坦荡,闲里调和假。
空里做真修,恁清清、泠泠脱洒。
日中静损,真正合虚无,乐逍遥,趣闲闲,步步无生也。
这首元代谭处端的《蓦山溪》是一首修炼心境的禅修诗。诗人强调修行的关键在于去除杂念,回归本源,不被世俗之事所扰。"修行锻炼,休觅婴和姹",意指修炼要专注于内在的自我,而非追求外在的幻象。"常生正觉,宜向触来看",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洞察事物的本质,断绝人情纠葛,去除浮躁。
"长行坦荡,闲里调和假",表达修行者应保持心境开阔,于闲暇时调适身心,达到真正的和谐。"空里做真修,恁清清、泠泠脱洒",强调在空灵的状态下进行深入修炼,达到超脱洒脱的境地。
"日中静损,真正合虚无",说明修炼者需在静谧中损耗世俗的欲望,与虚空合一,体验到无我之境。最后,"乐逍遥,趣闲闲,步步无生也",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认为每一步都充满无生之境,即超越生死,达到涅槃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修行的路径和目标,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无家人拟地行仙,自号青霞小洞天。
爱竹每留缘郭寺,吹箫时泛过湖船。
诗魂渺渺波摇月,篆脚垂垂雨在川。
老我犹能见遗墨,可堪回首断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