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看春云腻,驱车冀野行。
忽沾垂柳色,似听滴桐声。
释矣怀人感,时哉望岁情。
披蓑荷锄者,相率事深耕。
晓看春云腻,驱车冀野行。
忽沾垂柳色,似听滴桐声。
释矣怀人感,时哉望岁情。
披蓑荷锄者,相率事深耕。
此诗描绘了诗人雨中行至顺义县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晓看春云腻”,晨起时分,春云密布,细腻而浓厚,为全诗奠定了朦胧而略带忧郁的基调。接着,“驱车冀野行”,诗人驾车穿越田野,展现了一种急于探索自然、寻求心灵慰藉的急切心情。
“忽沾垂柳色,似听滴桐声。”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景象:柳叶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而雨滴落在梧桐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给寂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
“释矣怀人感,时哉望岁情。”诗人在此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在雨中行走,心中既有对亲人的深深挂念,也有对即将到来的好年景的期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最后,“披蓑荷锄者,相率事深耕。”这句描绘了农人在雨中辛勤耕作的场景,他们身披蓑衣,手持锄头,不畏风雨,一心扑在田间地头,努力耕耘,为的是来年的丰收。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坚韧,也寄托了诗人对农业社会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饥民聚为盗,邻警来我疆。
有兵既四出,头会家人良。
趣赴义军选,万室日夜忙。
吏言僧寔多,亦可就戎行。
牧守为所误,驱僧若驱羊。
持兵衣短裌,一时俱反常。
伊余生不辰,逢此祇涕滂。
慈悲以为教,王臣所金汤。
复之勿徭赋,甲令明有章。
胡为不尔念,而此出仓皇。
军旅托未学,佳兵云不祥。
永言愧二子,归哉慎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