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遇如此宁复歔,劝儿休读制科书。
愤来欲碎渔阳响,憔绝同吟泽畔馀。
聊复钟情怜病妾,偶将坐隐当安车。
雄心未忍空抛却,志怪齐谐尚猎渔。
天遇如此宁复歔,劝儿休读制科书。
愤来欲碎渔阳响,憔绝同吟泽畔馀。
聊复钟情怜病妾,偶将坐隐当安车。
雄心未忍空抛却,志怪齐谐尚猎渔。
这首诗《狱中有感(其一)》由明代诗人陈是集所作,表达了诗人在狱中深切的情感与复杂的心境。
首句“天遇如此宁复歔”,诗人感叹命运多舛,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悲凉。接着,“劝儿休读制科书”一句,似乎是对子女的告诫,希望他们不要再追求功名利禄,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愤来欲碎渔阳响,憔绝同吟泽畔馀”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怒与痛苦。渔阳响可能指的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暗示了战乱或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而“泽畔馀”则可能源自屈原《离骚》中的“泽畔行吟”,象征着诗人孤独、忧郁的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聊复钟情怜病妾,偶将坐隐当安车”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仍然对妻子充满深情,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忘关怀;另一方面,他或许在寻求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通过“坐隐”(即隐居)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如同古代文人追求的安逸生活。
最后,“雄心未忍空抛却,志怪齐谐尚猎渔”两句,表达了诗人不甘心放弃理想与追求的决心。尽管身处困境,但他的雄心壮志并未消逝,依然渴望像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一样,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也有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而深沉的人格魅力。
春满皇州。
见祥烟拥日,初照龙楼。
宫花苑柳,映仙仗云移,金鼎香浮。
宝光生玉斧,听鸣凤、箫韶乐奏。
德与和气游。
天生圣人,千载稀有。
祥瑞电绕虹流。
有云成五色,芝生三秀。
四海太平,致民物雍熙,朝野歌讴。
千官齐拜舞,玉杯进、长生春酒。
愿皇庆万年,天子与天齐寿。
染秋云,图泽国,野趣入游戏。
能事何须,五日画一水。
重重杨柳陂塘,茅茨村落,鲈乡外、西风渔计。
晚烟霁。
有客乘扁舟,延缘度疏苇。
欲访幽居,宛在碧溪尾。
浩然目送飞鸿,醉歌*乃,溪光里、乱山横翠。
爱山中日月,春渐去,又还来。
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
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
世上从教桑海,人间自有蓬莱。
渔郎未必是仙才。
偶尔到天台。
喜相问相邀,山中肴*,树里尊*。
何便寻归路,是风波险处未心灰。
要似秦民深隐,桃花只好移栽。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
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
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
更论量。
水田种秫,辟圃栽桑。
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
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
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
太痴狂。
人嘲我拙,我笑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