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尘土气,味隽抵江瑶。
直嗣中州响,应悲下里嚣。
贞篁何损媚,太璞本无雕。
祗惜筝琶耳,无能辨大韶。
诗无尘土气,味隽抵江瑶。
直嗣中州响,应悲下里嚣。
贞篁何损媚,太璞本无雕。
祗惜筝琶耳,无能辨大韶。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叶舍人名沣的赞誉与敬仰。首句“诗无尘土气,味隽抵江瑶”开篇即点明了叶舍人的诗歌风格高雅,如同江瑶般纯净,没有一丝世俗的杂质,展现出诗人对叶舍人作品的深刻欣赏。
接着,“直嗣中州响,应悲下里嚣”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叶舍人的诗歌与“中州响”相联系,寓意其作品如中原之音,深沉而响亮;同时,通过“下里嚣”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世俗的喧嚣与浮躁,以此反衬叶舍人作品的高洁与深邃。
“贞篁何损媚,太璞本无雕”则进一步赞美叶舍人的才华与品质,将他比作贞洁的竹子和未经雕琢的美玉,强调其自然天成、不加修饰的特质,同时也暗示其内在的坚韧与纯洁。
最后,“祗惜筝琶耳,无能辨大韶”表达了诗人对叶舍人作品的深深喜爱,认为即使是精通音乐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其作品的深意,隐含着对叶舍人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叶舍人作品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艺术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高雅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佳作。
丞相祠堂沔阳浒,桧柏森森铁干古。
行人指点定军山,月黑天阴闻战鼓。
三分炎祚鼎终存,万马中原气已吞。
五丈原头将星落,此间终古藏忠魂。
泱漭寒流向东去,霜郊豁见平芜路。
南通剑阁北褒斜,想见当年运筹处。
我来下马拜荒丘,三代而还第一流。
绵竹战馀瞻尚死,一门忠烈壮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