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
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
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
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
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
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
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
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
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
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
我亦得安闲,不忧还不惧。
说与二子知,莫为身外虑。
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
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
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
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
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
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
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
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
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
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
我亦得安闲,不忧还不惧。
说与二子知,莫为身外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陶神释》。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生哲和心境的诗歌。
开头四句“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即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微小到强盛的过程,并不在乎个人是否富有或贫穷,也不考虑事物的新旧。接下来“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则是说自从有了身形和投射的影子以来,诗人就与之亲密无间。
“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议论或言谈持保留态度,宁愿自己不发表意见。紧接着,“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则是提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形体未形成之前,人的影子又在哪里?这一问句富含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表明诗人认为自己与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事物或人,有着不解之缘,共同经历生与住。下一句“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则是说诗人感到庆幸能依靠某个人,而这份依赖有其道理和规律可寻。
“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这一句表达了即便身体尚未完全衰弱,但诗人已经为自己的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着,“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则是说在喝到酒之后,就会忘掉忧愁,不再去关心他人的毁谤或赞誉。
“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描绘了诗人清醒时的景象,看着云端沉睡,目送远飞的孤独大雁而去。这两句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我亦得安闲,不忧还不惧。”表达了诗人自己也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不再为任何事情感到担忧或恐惧。最后,“说与二子知,莫为身外虑。”则是告诉某二位朋友,不要为那些不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事情而烦恼。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