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此石上歌,何如生公说。
石若解点头,闻歌亦当彻。
问此石上歌,何如生公说。
石若解点头,闻歌亦当彻。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袁宏道的《虎丘(其二)》。袁宏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虎丘山的景致与氛围,而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思考。
“问此石上歌,何如生公说。”开篇以一问句引出,将石上的歌声与古代高僧生公说法相比较,暗示了自然之声与人类智慧的共鸣。生公说法,传说中的高僧以石头为听众,讲经说法,使石头点头,此处借以喻指石上的歌声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石若解点头,闻歌亦当彻。”进一步想象,如果石头能够点头回应,那么这歌声定能深入人心,达到一种超乎寻常的共鸣效果。这种设想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着对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想象,表达了对自然之音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心灵沟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在袁宏道的笔下,自然与人的情感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琴轩先生太丘裔,学海汪洋富才艺。
董贾文章世共珍,米高山水尤清致。
公馀挥翰扫云烟,岩壑坡陀势曼延。
峰峦浓淡列远近,林木隐映分清妍。
茅堂依约绿阴里,门径深沉静于洗。
碧海茫茫曲涧通,晴空片片浮岚起。
天光云影含模糊,树色苍苍半有无。
小桥东畔隔尘鞅,别有林麓连村墟。
嗟予少负山林癖,每见画图长太息。
何当拂袖归去来,泉石幽栖谢尘迹。
知君好画情更深,高堂尽日观云林。
沉檀一炷博山静,万虑潇然澄素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