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
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
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
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
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
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
此诗《曾公子樱挽诗(其三)》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领形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志。
首句“剧孟一敌国,条侯资其雄”,以“剧孟”和“条侯”两位历史上的勇将为引子,赞扬了主人公的非凡勇气和卓越才能,仿佛一人之力可匹敌一国之威,彰显其雄风。
接着,“如君勇盖世,可无横草功”,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英勇无畏,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立下赫赫战功,其勇猛超越常人。
“烈士非徇名,王臣原匪躬”,则揭示了主人公并非为了名声或个人利益而战斗,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终军乃自媒,少卿竟谁从”,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像终军一样主动请缨,却无人跟随,暗示了其孤军奋战的境遇,同时也表达了对无人理解其壮志的感慨。
“马步势悬绝,战酣频饮血”,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马蹄声与士兵的鲜血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杀人惨无声,阴风吹凛烈”,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恐怖氛围,即使在血腥的杀戮中也听不到声音,只有阴冷的风吹过,带来阵阵寒意,强化了战争的恐怖与无情。
“徒手犹奋呼,百人无尺铁”,描述了主人公即使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仍能以双手奋力呼喊,对抗百人的围攻,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成败天所私,吾谋将焉哲”,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无奈,认为成败由天注定,即使有再好的策略也无法改变命运,体现了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呜呜陇头水,沉沉沙场月”,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陇头水”的呜咽和“沙场月”的沉寂,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英雄的逝去。
“为君歌国殇,泪流满衣褋”,则是诗人对主人公的哀悼,通过歌唱国殇来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同时流露出深深的悲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英勇将领形象的刻画,以及对战争残酷与英雄壮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战争悲剧的深刻反思。
昔者清遐翁,栖迟慕盘谷。
翛然桐叶侧,悠哉石鱼麓。
绮疏延白云,迥溪汎朱旭。
冥观隘蓬瀛,幽期托松菊。
日与文元公,微言吐清馥。
高风邈难追,百载有遗躅。
琴书信可娱,耕钓聊自足。
故扁重揭之,馀芳愿私淑。
出处固靡常,持身谅金玉。
吾乡四先哲,日星炳层空。
予心窃慕之,缪窥文元公。
亦复友其孙,幽探日从容。
其孙守故丘,欲以缵宗风。
夫君文靖裔,嗣服尤显庸。
万里辞京国,一官佐元戎。
予尝拜颜色,未言意先同。
今兹解绶归,重见将焉从。
踟蹰无以赠,耿耿献深衷。
尝闻古贤士,中叶坠厥宗。
或人念遗胤,遍访樵牧中。
君材既翘楚,此道必再隆。
官高固为荣,年迈良可恫。
愿言扩先志,益俾垂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