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作溪流石作桥,桑麻成垄接东饶。
鸡鸣犬吠人家近,水转峰回驿路遥。
虎啸树林风猎猎,人行弓箭马萧萧。
多情一片吴天月,夜夜相随伴寂寥。
泉作溪流石作桥,桑麻成垄接东饶。
鸡鸣犬吠人家近,水转峰回驿路遥。
虎啸树林风猎猎,人行弓箭马萧萧。
多情一片吴天月,夜夜相随伴寂寥。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建德道中》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的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首句“泉作溪流石作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清澈流水绕石为桥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质朴。接下来,“桑麻成垄接东饶”描绘了田园风光,桑麻连片,显示出农耕生活的富饶和繁忙。
“鸡鸣犬吠人家近”通过日常的鸡鸣犬吠声,传达出村落的亲切与烟火气,暗示着人烟稠密。诗人继续描绘道路景象,“水转峰回驿路遥”,山势蜿蜒,小径曲折,远方的驿站遥遥在望,增添了旅途的遥远感。
“虎啸树林风猎猎,人行弓箭马萧萧”则引入了一些动态元素,虎啸声与猎猎风声交织,展现出山林的野性,行人带着弓箭策马而过,增添了旅途的紧张与冒险气息。
最后两句“多情一片吴天月,夜夜相随伴寂寥”,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旅途中夜晚的孤独与寂寥,但吴天之月的多情陪伴,又带来一丝慰藉。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独特感受。
城南夏五月,碧树始鸣蜩。
维时集群彦,觞咏共逍遥。
凭高望大海,俯见万里潮。
藻翰发奇思,华筵激流飙。
献酬各有礼,既醉复长谣。
岁月忽已迈,聚散若云飘。
佳期阻良觌,关河怅迢迢。
白鸥恋近渚,黄鹄慕层霄。
寄迹凌浩荡,游神思廓寥。
习池应不远,折简会相招。
稷下古诸姜,营丘小洞房。
邻存钟令宅,里似郑公乡。
乱后蓬蒿长,春归棣萼芳。
每从黄发老,最誉白眉郎。
一室如函丈,群书自大方。
移床分竹影,扫壁散芸香。
轮鞅莓苔外,凫鹥几席傍。
歌商怀考父,玩易到羲皇。
建业看图画,平川隔水乡。
参差多点染,窈窕极苍茫。
山势元宗岱,溪流想钓璜。
高秋凭虎踞,何处觅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