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辛未清明后二日复游旸台山南塔院西峰寺人工一带花开正盛》
《辛未清明后二日复游旸台山南塔院西峰寺人工一带花开正盛》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回转坡陀白间红,西峰无寺尽芳丛。

地偏留得多年树,花晚挨过几夜风?

为补前游寻胜遍,幸乘佳日挈家同。

无端刬及元同塔,剩对遗黎说大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辛未年清明节后二日再次游览旸台山南塔院西峰寺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联“回转坡陀白间红,西峰无寺尽芳丛”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坡地上,白色与红色交织,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西峰之上,虽无寺庙,却满是繁茂的花丛,一片盎然生机。

颔联“地偏留得多年树,花晚挨过几夜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在这偏远之地,古老的树木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花朵则在晚春的夜晚,经历了几番风雨的洗礼,依然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颈联“为补前游寻胜遍,幸乘佳日挈家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通过再次游览,诗人不仅寻找到了之前的美景,也借此机会与家人一同享受这难得的佳日。

尾联“无端刬及元同塔,剩对遗黎说大工。”则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感慨。在游玩过程中,无意中触及了历史的痕迹——元同塔,让诗人不禁回忆起过往的岁月与大工程的艰辛,心中涌起对历史的敬畏与对逝去时代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齐地久旱途有迁民膏雨既沾草木欣畅和时运四章以谕迁者

天降时雨,亦既崇朝。彼黍油油,秀色盈郊。

为尔百室,稽首玄霄。愿言自今,载膏尔苗。

四野欲枯,一雨如濯。欣欣农人,妇子相瞩。

忧怀以蠲,生计聊足。庶几有秋,室家胥乐。

河流荡荡,沛如清沂。雨泽沾足,田园应归。

尔舟遄返,尔锄亟挥。毋远乡土,悔不可追。

苍苍有生,乐在园庐。天时暂愆,尔行焉如。

一失桑梓,杳如蓬壶。吾言匪啖,尔则听余。

(0)

赠别·其三

羽仪廊庙见元公,羡尔徊翔六翮雄。

礼乐明明新国子,簪缨滚滚旧家风。

潞河冰送江南鹢,庾岭云归塞北鸿。

赋别不堪乡土思,一尊聊共海门东。

(0)

和吴雪窗钟凤山看花

娇姝拟向玉栏杆,零落春深杏雨残。

闻道梅花开岁晚,凌霜凌雪不知寒。

(0)

白登城

风急扬沙拔汉旗,曾经睢水解重围。

不缘天夺单于魄,虎旅何时塞外归。

(0)

枫桥夜泊

姑苏船上月溶溶,独系枫桥客思浓。

雁影又微江又永,寒山寥寂但闻钟。

(0)

秋兴·其三

朱夏閒销一局棋,战情输胜未堪悲。

应怜泌水栖迟日,无复长沙感慨时。

函谷旧经饶注读,冀门归马谢驱驰。

薰风喜戴重华阁,频向南来鼓阜思。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