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熊朝英·其一》
《次韵答熊朝英·其一》全文
宋 / 王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杜门燕坐阅黄庭,道在灵台莫与京。

少日忍贫吾志得,莫年为吏此身轻。

始知轩冕有尘累,不似山林无俗情。

绛帐先生应抚掌,南箕北斗只虚名。

(0)
翻译
我闭门静坐研读黄庭,道义在内心无需京城的名声。
年轻时忍受贫困我心已满足,晚年做官反觉自身轻浮。
如今才明白官位上有尘世的牵累,不如山林中没有世俗的情感。
想必那教书先生会拍手称快,南箕北斗的称号只是虚名无实。
注释
杜门:闭门不出。
灵台:内心。
京:京城,这里指世俗名利。
忍贫:忍受贫穷。
吾志得:我的志向得以实现。
莫年:晚年。
此身轻:感觉身体变得轻浮。
轩冕:官位,轩车和冠冕。
尘累:尘世的牵累。
山林:自然环境,隐居之处。
俗情:世俗情感。
绛帐先生:古代对教师的尊称,这里可能指教书先生。
抚掌:拍手表示赞赏或高兴。
南箕北斗:星宿名,古人常用来比喻地位或名声。
虚名:空洞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次韵答友人的诗歌。全诗以轻松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官场的一种超脱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杜门燕坐阅黄庭”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地坐在家中阅读道家经典《黄庭内景经》的景象。这里,“杜门”指的是居住的地方,而“黄庭”则是道教修炼内丹的重要概念,代表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接下来的“道在灵台莫与京”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道理存在于心灵之所(灵台),而非世俗的政治中心(京城)。这里,“灵台”象征着心灵的净土,而“与京”则是对权力中心的疏离。

第三、四句“少日忍贫吾志得,莫年为吏此身轻”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期虽然贫穷,但因为坚持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满足,不愿意成为官吏来增加自己生活的重负。这里,“少日”指的是青年时期,“忍贫”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种忍耐和接受,而“莫年”则是拒绝官场生涯。

中间两句“始知轩冕有尘累,不似山林无俗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官职的看法。轩冕代表着高官厚禄,但这些都带来尘世的羁绊和麻烦,而相比之下,山林生活则是纯净无俗。

最后两句“绛帐先生应抚掌,南箕北斗只虚名”中,“绛帐先生”可能指的是某位隐居的学者或道士,诗人提醒他应该珍惜时间(抚掌),而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星辰(南箕北斗)则只是名字上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一种淡然态度。王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心愿。

作者介绍

王炎
朝代:唐

猜你喜欢

过秀州城东

海邑疏囚昔此过,鸣榔未了又渔歌。

重来野色秋如许,似觉人家旧更多。

晴日茅檐横晒布,水田竹架倒扦禾。

吴侬苟且度饥岁,焉得官廉吏不苛。

(0)

次韵汪翔甫和西城吕全州见过四首·其四

骤见累侯印,遄闻趣相装。

相期终古事,未用暂时香。

清论玉霏麈,高眠雷撼床。

前鱼又堪笑,红袖泣龙阳。

(0)

次韵文蔚约梅上人来访

惭非好客郑当时,猥荷高人不见遗。

顿悟可能参佛理,淡交谁是喜僧诗。

过从未许泥行数,属和多因险韵迟。

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

(0)

再赋倚梅观雪以前诗太哀故

清莫清哉亦壮哉,茅庐何自致琼瑰。

江南胜赏无如雪,天下难题最是梅。

剪水玉蛾能送瑞,司花青帝想怜才。

老臣诗就天颜喜,叩齿当空酹一杯。

(0)

仲夏书事十首·其二

南风吹密树,古屋隐林隈。

捲画防梅雨,镌诗惜石苔。

医书邻叟借,庵记野僧催。

细省仍微笑,犹胜走俗埃。

(0)

立春日马上遇黄国宝应犀·其一

连宵好梦频,二喜集佳辰。

晓霁逢春日,山深遇故人。

立谈询近事,小酌叩荒邻。

暮宿东松寺,吟眸处处新。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