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燕坐阅黄庭,道在灵台莫与京。
少日忍贫吾志得,莫年为吏此身轻。
始知轩冕有尘累,不似山林无俗情。
绛帐先生应抚掌,南箕北斗只虚名。
杜门燕坐阅黄庭,道在灵台莫与京。
少日忍贫吾志得,莫年为吏此身轻。
始知轩冕有尘累,不似山林无俗情。
绛帐先生应抚掌,南箕北斗只虚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次韵答友人的诗歌。全诗以轻松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官场的一种超脱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杜门燕坐阅黄庭”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地坐在家中阅读道家经典《黄庭内景经》的景象。这里,“杜门”指的是居住的地方,而“黄庭”则是道教修炼内丹的重要概念,代表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接下来的“道在灵台莫与京”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道理存在于心灵之所(灵台),而非世俗的政治中心(京城)。这里,“灵台”象征着心灵的净土,而“与京”则是对权力中心的疏离。
第三、四句“少日忍贫吾志得,莫年为吏此身轻”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期虽然贫穷,但因为坚持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满足,不愿意成为官吏来增加自己生活的重负。这里,“少日”指的是青年时期,“忍贫”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种忍耐和接受,而“莫年”则是拒绝官场生涯。
中间两句“始知轩冕有尘累,不似山林无俗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官职的看法。轩冕代表着高官厚禄,但这些都带来尘世的羁绊和麻烦,而相比之下,山林生活则是纯净无俗。
最后两句“绛帐先生应抚掌,南箕北斗只虚名”中,“绛帐先生”可能指的是某位隐居的学者或道士,诗人提醒他应该珍惜时间(抚掌),而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星辰(南箕北斗)则只是名字上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一种淡然态度。王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心愿。
惭非好客郑当时,猥荷高人不见遗。
顿悟可能参佛理,淡交谁是喜僧诗。
过从未许泥行数,属和多因险韵迟。
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
清莫清哉亦壮哉,茅庐何自致琼瑰。
江南胜赏无如雪,天下难题最是梅。
剪水玉蛾能送瑞,司花青帝想怜才。
老臣诗就天颜喜,叩齿当空酹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