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蹑芙蓉,穿萝摘紫茸。
香烦三等判,色借一溪浓。
雪乳擎波泛,云芽裹箬封。
师还结汤社,参破赵州宗。
飞锡蹑芙蓉,穿萝摘紫茸。
香烦三等判,色借一溪浓。
雪乳擎波泛,云芽裹箬封。
师还结汤社,参破赵州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弘与上人在埭山采茶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飞锡蹑芙蓉”以“飞锡”形容僧人的行踪轻盈,如同在芙蓉之上漫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穿萝摘紫茸”则细腻地描绘了采茶的过程,通过“穿萝”和“摘紫茸”的动作,展现了僧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尊重。
接下来的“香烦三等判,色借一溪浓”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茶的香气和色泽与自然界的溪流相联系,既表现了茶的品质,也暗示了自然与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雪乳擎波泛,云芽裹箬封”则进一步描绘了茶叶的形态,将茶叶比作雪乳在波浪中泛起,又包裹在箬叶之中,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最后,“师还结汤社,参破赵州宗”两句,表达了僧人通过采茶这一日常活动,深入体悟佛法,达到了心灵的净化和智慧的提升,结成了汤社,即茶会,象征着在茶道中找到了与佛法相通的境界,参破了赵州宗的禅机,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整首诗通过对采茶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意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细节中蕴含的哲理的敏锐洞察。
乾坤气磅礴,山石钟奇形。
鳌峰才数尺,濯秀何亭亭!
势欲负厚地,岌若霄汉淩。
一峰更旁耸,玲珑穴虚明。
青肤萦白障,微扣宣金声。
中涵太湖润,瑰伟专上京。
想当初凿时,山鬼泣以惊。
置之玉堂前,几阅瀛洲登。
年来对阁老,岷峨眼中青。
雨渍生古色,月寒见霜棱。
摩挲助文思,一挥九制成。
谅勿忧豪夺,长兹托佳名。
居庸古关塞,老我今见之。
天险限南北,乱石如城陴。
朝光映苍翠,征袖凉飔飔。
涧谷四十里,崖峦争献奇。
禽鸟鸣相和,草木蔚华滋。
佛炉架岩上,疏泉汇清池。
民居亦棋布,机硙临山陲。
清幽入行李,缓策遂忘疲。
黄屋年年度,深仁育黔黎。
从官多名儒,山石遍题诗。
伊余备史属,斐然愧文辞。
矧兹中兴运,歌诵职所宜。
皇灵符厚德,岂曰恃险巇。
黯消魂、故宫遗事,金源旧恨重数。
鹍鸡弦上芳名认,一片冷云吹雨。都尉府。
忆阿海、香闺近接东华路。承恩未许。
但褪粉妆残,迎秋扇薄,还送燕归去。
娃儿曲,枉了巫峰朝暮。银红休按花谱。
花开花落天难问,莫为绿鬟深诉。君记取。
只几日、青城寂寞春无主。人间最苦。
算杜宇声声,摩诃院里,才是断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