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环废寺,无处礼能仁。
说法惟顽石,沉灰了现身。
佛头栖鸽住,僧院牧羝驯。
向晚经行地,传灯鬼火新。
湖山环废寺,无处礼能仁。
说法惟顽石,沉灰了现身。
佛头栖鸽住,僧院牧羝驯。
向晚经行地,传灯鬼火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废弃寺院的荒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句“湖山环废寺”以开阔的视角引入,湖光山色围绕着一座废弃的寺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无处礼能仁”一句,点出了寺庙的荒废,暗示了往日香火的不再,以及对能仁(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的追思与怀念。
“说法惟顽石,沉灰了现身”两句,将目光转向寺庙内的景象,通过“顽石”与“沉灰”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永恒与物质世界的短暂。顽石象征着佛法的不灭,而“沉灰了现身”则可能是对过去寺庙中僧侣们修行情景的一种隐喻,暗示了他们虽已逝去,但佛法精神依然存在。
“佛头栖鸽住,僧院牧羝驯”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现状,鸽子栖息在佛像之上,羊群在僧院中被驯养,这些场景既荒凉又充满生机,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鸽子与羊的和谐共存,也暗含了佛法中慈悲与包容的理念。
最后,“向晚经行地,传灯鬼火新”两句,将时间推进至傍晚时分,诗人漫步于曾经的经行之地,只见鬼火闪烁,仿佛是往昔灯火的余晖。这一景象既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引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思,以及对生命与存在的哲学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废弃寺院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变迁,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佛法精神的思考。
英英吾宗,神骏之姿。
笔有天巧,自铸伟词。
抱负不凡,植立甚奇。
爰初筮仕,即不诡随。
笑世滔滔,相与磷缁。
过予告别,凛然自期。
耻逐京尘,原易丛祠。
莱衣奉亲,乐道忘饥。
予惟上饶,渊源未衰。
玉山文献,考亭所推。
章涧二泉,名论清规。
迩来后生,古为似之。
仁亲友兄,径坂是师。
子归取友,伯埙仲篪。
咫尺柯山,考德订疑。
他日成就,麟祥凤仪。
畴昔与公同奉常,余为藉田公社令。
是时朔祭拜卿少,余已颜衰公秀莹。
斋房并公挥尘尾,议论风生真纚纚。
蜀珍数人皆在坐,尽说功名须逊子。
回头一梦十五春,公为使者余廛民。
薰风荷畔绿樽设,丹荔粲粲莲房新。
语间切切忧民瘼,阴功亟欲苏全闽。
出经入传知言要,湘西绝学今谁绍。
我老西河欠鞭策,此事须公正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