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何山来,觅路占楼钟。
联翩两葛巾,跌宕一短筇。
深谷已曛黑,夕阳犹半峰。
堂中千岁师,磊砢如古松。
残僧三四辈,斗粟各自舂。
长廊久寂寞,香火亦阙供。
颇闻在世时,一钵制恶龙。
时时出雷雨,百里常年丰。
宿缘忽云尽,献供无春农。
馋乌晨攫饭,饥鼠夜穿墉。
而况我辈人,生世本不逢。
胡不安汝分,终年抗尘容。
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蒂胸。
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
我自何山来,觅路占楼钟。
联翩两葛巾,跌宕一短筇。
深谷已曛黑,夕阳犹半峰。
堂中千岁师,磊砢如古松。
残僧三四辈,斗粟各自舂。
长廊久寂寞,香火亦阙供。
颇闻在世时,一钵制恶龙。
时时出雷雨,百里常年丰。
宿缘忽云尽,献供无春农。
馋乌晨攫饭,饥鼠夜穿墉。
而况我辈人,生世本不逢。
胡不安汝分,终年抗尘容。
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蒂胸。
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历明觉寺的经历。首句“我自何山来”,以问句开篇,流露出诗人行踪不定的飘泊之感。接下来通过“觅路占楼钟”和“联翩两葛巾,跌宕一短筇”,描绘了寻访寺庙的过程,以及与友人相伴的轻松随意。
“深谷已曛黑,夕阳犹半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时间流逝,而“堂中千岁师,磊砢如古松”则赞美了寺中的高龄禅师,其形象如同古老的松树,坚韧而深沉。后文描述了僧侣们的简朴生活,“残僧三四辈,斗粟各自舂”,反映出僧人们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长廊久寂寞,香火亦阙供”表达了寺庙的荒凉,与昔日的热闹形成对比。“一钵制恶龙”的传说,象征着僧人的修行力量,如今却不再有供养。诗人感慨“宿缘忽云尽,献供无春农”,暗示佛法衰微,世事变迁。
“馋乌晨攫饭,饥鼠夜穿墉”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破败景象,而“胡不安汝分,终年抗尘容”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自嘲,表示应安于现状。最后,诗人以“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蒂胸”表达出通过观察世事变化,可以淡然处之,洗涤心中的烦恼,以“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结束,留下一种超脱的意境。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陆游的诗风。
一军血战扼咽喉,贼势终难犯上游。
坚壁气能通鹿港,扼溪界似划鸿沟。
四郊义旅兴传檄,千里兵机决运筹。
瞬见鲸鲵就诛戮,酒□大笑看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