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杂兴·其四》
《秋日杂兴·其四》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黍稷竞登场,荏菽复满畴。

我羹虽不糁,逢年亦解忧。

太平岂无象,乐岁观有秋。

敢期饱糠覈,役车何当休。

(0)
注释
黍稷:泛指各种谷物。
场:田间地头。
荏菽:豆类作物。
畴:田地。
糁:肉末或豆类等碎粒添加于粥、面食中。
逢年:逢到节日。
解忧:缓解困苦。
象:迹象,征兆。
乐岁:丰收之年。
秋:秋季,丰收季节。
饱糠覈:粗劣的食物,比喻生活简朴。
役车:劳役车,指运输粮食的车辆。
何当:何时能够。
翻译
各种谷物争相丰收,豆类作物也遍布田畴。
虽然我的食物简单,逢年过节也能略感宽慰。
太平盛世难道没有迹象?丰收之年值得期待。
只求能吃饱粗粮,何时才能停止劳役车的奔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农村景象,通过对比来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黍稷竞登场,荏菽复满畴"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秋天农作物成熟繁茂的情景。黍稷和荏菽都是古代的谷物,它们争相登上田间的小坡,小麦也同样充满了整个耕种的区域,展现出一片丰饶的景象。

"我羹虽不糁,逢年亦解忧"表达了作者即使自己没有积累粮食,但每到年终岁暮,也能因为国家的太平而感到心中的忧虑得以缓解。这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安定和谐的期待。

"太平岂无象,乐岁观有秋"这两句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太平应当有它的标志,而在这个时代里,即便是在年华流转中,也能感受到节气更迭的美好。

最后两句"敢期饱糠覈,役车何当休"则是作者希望能够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再有饥饿之忧,并且期待着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能够得到休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愿望,也反映出他对社会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丰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人民生活改善的期待。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别考亭书院

考亭拜罢赋归与,昨夜青山梦旧闾。

沿道若逢相识问,慇勤细说建阳居。

(0)

登连珠峰

阁中罢鸣琴,芳筵谢斟酌。

扪萝一褰裳,奇峰酬素约。

天风起萧条,山雨来溟漠。

时驰千里目,四际云烟薄。

会当斯结亭,胜览翔寥廓。

(0)

游龙门七宝寺

病躯惬初景,动息颇自由。

不息风雨倦,来贪山水幽。

穿云路窈窕,抟空行遭周。

危峰杰笔卓,叠嶂翠屏稠。

契我遗世想,遂此物外游。

(0)

留别樟溪王大邦

桑梓连阴三百春,重来谢别访高门。

白头相眷无他属,剩买诗书教子孙。

(0)

不寐

寒鼓三更后,孤衾未睡时。

无穷身外事,逐一静中思。

圣域何由入,灵台久自私。

疏棂霜月白,愁况漫裁诗。

(0)

梦友

园林到何日,羁旅念离群。

扰扰一旬内,依依两梦君。

秋风黄叶下,晴色白云屯。

应有诗三百,心期欲细论。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