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茫茫去,西风感鬓丝。
峡深夔子国,月上屈原祠。
滩响夜方急,猿声寒更悲。
楚天摇落后,何处采江蓠。
江水茫茫去,西风感鬓丝。
峡深夔子国,月上屈原祠。
滩响夜方急,猿声寒更悲。
楚天摇落后,何处采江蓠。
这首清代诗人王士禛的《秭归夜泊》描绘了一幅秋夜长江边的景象。首句“江水茫茫去”,展现了江面宽阔,水流浩渺,给人以深远之感。次句“西风感鬓丝”则借西风暗示时光流逝,引发诗人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
接着,“峡深夔子国,月上屈原祠”,诗人将视线转向两岸,夔子国的峡谷幽深,而屈原祠在月光下显得庄重而神秘,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屈原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和怀旧之情。
“滩响夜方急,猿声寒更悲”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滩水冲击声与凄凉的猿鸣交织,增添了诗境的悲凉与孤寂。最后,“楚天摇落后,何处采江蓠”,诗人感叹秋天的到来,江蓠这种植物象征高洁,诗人却不知何处能觅得,寓含了对理想和高洁品格的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江水、西风、月色、滩声、猿鸣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展现了清人王士禛的诗风。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
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
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
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
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
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
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
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
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
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
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
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
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
人竞说、顽哉此叟。
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
姑勉尔,应之手。休烦太卜勤占候。
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
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
赖此月、于人犹厚。
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
渝此约,有如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