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
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
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
子云应有宅,为奠草玄堂。
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
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
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
子云应有宅,为奠草玄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送临清杨可主簿入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的送别诗。
"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杨可主簿入蜀离别之际的感慨。"脱白"指的是秋天枫叶变红,"去焚黄"则是山野里的秋色如火。这些景象通过"遥知祖德光"一句,与祖先的德泽相联系,表明诗人希望杨可主簿能够保持家族的荣耀和美德。
"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
这里的"墓坟乔木老"描绘了一种岁月沧桑、历经风霜的景象,而"襟袖桂枝香"则是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在古代文化中,桂树象征着高洁和荣誉,所以这里意味着诗人希望杨可主簿能够保持其高尚品格,并且在仕途上取得成功。
"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
这两句通过对梅花和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代表着坚韧不拔、纯洁高雅,而橘树则象征着富足与繁荣。诗人希望杨可主簿能够在新环境中保持其独立和纯洁的品质,同时也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子云应有宅,為奠草玄堂。"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居所的美好祝愿。"子云"可能是指杨可主簿的字或号,而"应有宅"则是希望他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为奠草玄堂"中的"玄堂"通常指的是书房或学堂,这里寓意着诗人希望朋友不仅拥有物质上的居所,更能有精神上的栖息之地。
总体来看,王禹偁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