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得乳虎,养之置中园。
驯优日已长,狎近如家豚。
妇言虎性恶,翁怒爱愈敦。
毕竟噬翁死,宁复顾前恩。
人皆笑翁痴,我独为翁冤。
莫涉银汉水,莫登青云途。
无波能覆舟,平地亦摧车。
曾参终杀人,薏苡为明珠。
但识谗者巧,孰云听者愚。
浮生似幻化,是非两空无。
何如东门侯,种瓜手自锄。
山翁得乳虎,养之置中园。
驯优日已长,狎近如家豚。
妇言虎性恶,翁怒爱愈敦。
毕竟噬翁死,宁复顾前恩。
人皆笑翁痴,我独为翁冤。
莫涉银汉水,莫登青云途。
无波能覆舟,平地亦摧车。
曾参终杀人,薏苡为明珠。
但识谗者巧,孰云听者愚。
浮生似幻化,是非两空无。
何如东门侯,种瓜手自锄。
这首诗《古意》由明代诗人李崇仁所作,通过寓言的手法,探讨了人性、信任与误解的主题。
首句“山翁得乳虎,养之置中园”,描绘了一位老翁收养幼虎于家中庭院的情景,象征着对新生事物的接纳与培养。接着,“驯优日已长,狎近如家豚”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虎逐渐变得温顺,与老翁的关系如同与家猪一样亲近,寓意着成长与适应的过程。
然而,“妇言虎性恶,翁怒爱愈敦”揭示了外界的偏见和误解,老翁的妻子认为老虎本性凶恶,却并未动摇老翁对它的爱护,表现了坚持自我判断与情感的力量。
“毕竟噬翁死,宁复顾前恩”是转折点,暗示了最终的结果——老虎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因为本能或误解而伤害了老翁,表达了信任与后果之间的矛盾。
“人皆笑翁痴,我独为翁冤”表达了诗人的立场,认为世人对老翁的指责是不公的,体现了对坚持信念与情感的同情和支持。
“莫涉银汉水,莫登青云途。无波能覆舟,平地亦摧车”运用比喻,警示人们即使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也可能遭遇危险,强调了环境与行为选择的重要性。
“曾参终杀人,薏苡为明珠。但识谗者巧,孰云听者愚”通过历史典故,指出误解与偏见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提醒人们辨别真伪的能力。
“浮生似幻化,是非两空无”总结了人生的虚幻与不确定,暗示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何如东门侯,种瓜手自锄”以东门侯亲自耕种的比喻,表达了对简单、直接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度复杂化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老翁与幼虎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人性、信任、误解、责任与生活态度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