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犹传吴苑溪,菜花黄入岸花低。
隔堤不见林边屋,却听鸡声三两啼。
香水犹传吴苑溪,菜花黄入岸花低。
隔堤不见林边屋,却听鸡声三两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舟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
首句“香水犹传吴苑溪”,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无形的香气具象化为可闻之物,仿佛能嗅到吴地溪流中弥漫的芬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里的“吴苑溪”指代的是苏州一带的水道,与吴文化紧密相连,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特色美。
次句“菜花黄入岸花低”,进一步展现了江南春天的景象。菜花的金黄色与岸边低垂的花朵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隔堤不见林边屋”,通过空间的转换,将读者的视线从开阔的水面转向了远处的陆地。这里使用了“隔堤”的意象,既表现了水道的蜿蜒曲折,又暗示了两岸景致的丰富多样。同时,与“不见林边屋”形成对比,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最后,“却听鸡声三两啼”,以听觉元素结束画面,给整个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鸡鸣声打破了宁静,却又不失和谐,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江空月冷天如水,铜龙漏咽沈檀死。
宫中粉黛一千人,白眼相看娇妒起。
自入朱帏并翠户,几番曾得君王数。
君心好恶自不常,岂在区区歌与舞。
宫门倚天铃索垂,冻霜吹老青桐枝。
玉銮隐隐背墙去,何人邀得君王归。
君前岂无容妾地,旧剑犹存肯终弃。
江左金陵簇锦花,城南阛阓拥烟霞。
云斤月斧挥天半,星拱虹梁照水涯。
晴日垂杨笼巷陌,薰风细草护堤沙。
楩楠鸠集开新第,亭馆蜂屯胜旧衙。
楼倚亨衢沾雨露,坊题华翰绕龙蛇。
路通赤舄三槐府,墙隔乌衣百姓家。
拟待桓圭加上爵,行看大纛拥高牙。
春从凤沼来黄阁,人向鹓班领白麻。
沸海市声还厌听,软香尘土不容遮。
枥喧贵介五色马,门过豪商七宝车。
晓出绣袍朝紫禁,夜归银烛列红纱。
蜀称锦里何堪比,唐有青泥亦谩誇。
冠盖往来联玉笋,琴樽谈笑吐天葩。
长由坦道全终始,应与鸣珂播迩遐。
金陵客舍长安陌,寸土如金苦嫌窄。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
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
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
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
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
脱却乌纱挂碧枝,扫石还因绿苔坐。
周郎造我亦何为,高怀似与主人期。
敲门看竹久未厌,便索此图而得之。
乡山筋竹闽南路,每叹别来春几度。
若能转赠金错刀,不惜琼瑶报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