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微遮两岸分,楼台隐映隔江津。
机心自息鸥盟我,俗客难寻老是宾。
临水清秋开罨画,濯缨深夜动星辰。
文溪逝水东流远,犹有馀波属后人。
绿树微遮两岸分,楼台隐映隔江津。
机心自息鸥盟我,俗客难寻老是宾。
临水清秋开罨画,濯缨深夜动星辰。
文溪逝水东流远,犹有馀波属后人。
这首诗描绘了海珠寺周边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在此地的心境感受。首句“绿树微遮两岸分”以绿树为背景,巧妙地将两岸景象区分开来,营造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接着,“楼台隐映隔江津”进一步渲染了景致的幽静与神秘,楼台在江对面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
“机心自息鸥盟我”一句,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界的鸥鸟相联系,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俗客难寻老是宾”,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作为“老是宾”的身份,即常客或知音,暗示了对世俗的疏离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临水清秋开罨画”描绘了秋天临水的景色,如同展开的一幅精美的画卷,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濯缨深夜动星辰”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星辰的闪烁,诗人仿佛在水中洗涤心灵,与星辰对话,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文溪逝水东流远,犹有馀波属后人”两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未来影响的期待。文溪的水流向东而去,象征着历史的前进,而诗人的作品和思想,如同余波,将继续影响后来者,传递着智慧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竹君得姓起何代,渭川鼻祖兹云来。
主人好事富千埒,日报平安知几回。
平生好山仍好画,意匠经营学盘马。
别裁斗地规摩围,自汲清池行播洒。
一杯寿君三径成,请君静听风来声。
醉眠煮得石根烂,以次平章身与名。